衡阳郡

衡阳郡中国古代的

历代变更
设置 三国吴
使用状况 湖南省湘南县
三国衡阳郡
西晋衡阳郡
东晋/十六国衡阳郡
南北朝衡阳郡(宋)
衡阳郡(齐)
衡阳郡(梁)
衡阳郡(陈)
隋朝衡州→衡山郡(607年)
改称为衡州(621年)
唐朝衡州→衡阳郡(742年)
改称为衡州(758年)

建置沿革

六朝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长沙郡西部置,治所湘南县(今湖南省湘潭县西涟水北岸)。以在衡山之阳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安化县益阳市以南,衡阳市、县以北),湘江以西,双峰、涟源等市县以东地区。

晋武帝太康中,衡阳郡领九县:湘乡、重安、湘南、湘西、烝阳、衡山、连道、新康、益阳。[1]西晋后期,衡阳郡为长沙国的支郡,太守改称内史。永嘉以后改属湘州南朝宋时,衡阳郡移治湘西县(今湖南省株洲县西南晚洲旱草坪),南部辖境略为缩小。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衡阳郡,其地属衡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衡州为衡山郡[2]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衡山郡为衡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衡州为衡阳郡。衡阳郡领六县:衡阳、常宁(今湖南省常宁市)、攸(今湖南省攸县网岭镇董家洲)、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衡山(今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衡阳郡为衡州。[3]

人口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衡阳郡有23000户。[1]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衡阳郡有5746户,28991口。[4]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衡阳郡有33688户,19228口。[3]

行政长官

衡阳太守(257年—289年)

  • 缪祎,沛郡人,吴孙皓时在任。[5]
  • 杜烈,字仲武,蜀郡成都人,晋武帝时在任。[6]

衡阳内史(301年—303年)

衡阳太守(303年—308年)

  • 王矩,字令式,长沙人,晋惠帝后期在任。[8]

衡阳内史(308年—310年代)

衡阳太守(310年代—424年)

衡阳内史(424年—494年)

  • 何承天,东海郯人,宋文帝时在任。[18]
  • 路琼之,丹杨建康人,宋孝武帝时在任。[19]
  • 王应之,琅邪临沂人,宋孝武帝大明末出任,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被杀。[20]
  •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出任。[21]
  •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齐武帝时在任。[22]

衡阳内史(495年—550年代)

  • 夏侯溢,谯郡人,梁武帝时在任。[23]
  •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武帝时在任。[24]
  • 郑惠,东阳信安人,梁武帝时在任。[25]
  • 周弘直,字思方,汝南安城人,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承制时在任。[26]
  •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梁元帝时在任。[27]

衡阳内史(560年—589年)

  • 谢哲,字颖豫,陈郡阳夏人,陈文帝时在任。[28]
  •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降于华皎,后因其先有密启于朝廷而释而不问,陈宣帝太建初离任。[29][30]
  • 骆文牙,字旗门,吴兴临安人,陈宣帝太建三年(571年)除,未拜。[31]
  • 彭暠,陈后主太建十四年(582年)伏诛。[32]
  • 樊通,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为隋军所杀。[33]

衡阳郡太守(742年—758年)

  • 苏务廉(743年)
  • 王展(天宝年间)

国主

西晋长沙国(289年—291年,301年—303年,308年—311年)

长沙国(289年—291年,301年—303年,308年—311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长沙王厉王司马乂289年—291年晋武帝子
徙封常山,后复
1长沙王厉王司马乂301年—303年晋武帝子
伏诛,国除;后复
2长沙王司马硕308年—311年司马乂子
没于刘聪,国绝

南朝宋衡阳国(424年—479年)

衡阳国(424年—479年)丨食邑5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衡阳郡王文王刘义季424年—447年宋武帝第七子
2衡阳郡王恭王刘嶷?—463年刘义季子
3衡阳郡王刘伯道?—479年刘嶷子

南朝齐衡阳国(479年—494年,495年—502年)

衡阳国(479年—494年,495年—502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衡阳郡王元王萧道度479年追封齐宣帝长子
2衡阳郡王萧钧479年—494年萧道度弟子
3衡阳郡王萧子峻495年—498年萧道度弟孙
4衡阳郡王萧子坦498年—502年萧道度弟孙

南朝齐衡阳国(494年—495年)

衡阳国(494年—495年)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3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衡阳郡开国公萧谌494年—495年
伏诛,国除

南朝梁衡阳国(502年—550年代)

衡阳国(502年—550年代)|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衡阳郡王宣王萧畅502年追封梁文帝第四子
2衡阳嗣王孝王萧元简504年—519年萧畅子
3衡阳蕃王萧献萧元简子

南朝陈衡阳国(560年—589年)

衡阳国(560年—589年)丨食邑5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衡阳郡王献王陈昌560年陈武帝第六子
2衡阳郡王陈伯信560年—589年陈昌从父兄子

参见

参考文献

  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3.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4.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5. 《三国志 卷五十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6. 《晋书 卷九十 列传第六十》
  7. 《隋书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8. 《太平广记 卷三百二十二 鬼七》
  9. 《华阳国志 卷十一 后贤志》
  10. 《晋书 卷五 帝纪第五》
  11. 《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12. 《高僧传 卷二 耆域四》
  13. 《晋书 卷七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14. 《宋书 卷九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
  15. 《世说新语 文学》注引《续晋阳秋》
  16.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
  17. 《宋书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18. 《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19. 《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一》
  20.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21. 《梁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六》
  22. 《梁书 卷十六 列传第十》
  23. 《梁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24. 《陈书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25. 《陈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26. 《梁书 卷五 本纪第五》
  27. 《陈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九》
  28. 《陈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29. 《陈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30. 《陈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31. 《陈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32. 《陈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
  33.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