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撞
冲撞(英语:)是一种极端的舞蹈风格、重金属音乐交互文化[1]。参与者用手推、或用身体撞击彼此,这是由于演唱会听众主动以身体姿态去享受现场的音乐、展现对台上表演乐团的欢迎,以及重金属音乐的激烈特性形成这种动作。冲撞起源于1970年代末期美国加州和华盛顿特区的硬核庞克表演现场,随后在庞克摇滚、鞭击金属与油渍摇滚表演现场的观众也开始这样做,逐渐成为一种风行的舞蹈动作。从那时起,冲撞除了在庞克和重金属乐团的表演中会出现外,偶尔也能在各式各样的音乐流派里发现,包括另类摇滚、电子舞曲和嘻哈音乐这种同样精力充沛的音乐。虽然冲撞主要是在现场演唱会上进行的,但许多乐迷在私人空间听音乐时也会玩起这种动作[2]。
![]() 演唱会现场观众在舞台前冲撞 | |
类型 | 庞克摇滚与重金属音乐的演出现场 |
---|---|
发明者 | 硬核庞克与重金属的乐迷 |
发明年份 | 1970年代末期![]() |

冲撞是充满精力、非常自由、极富变化性和肢体接触的舞蹈动作,它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从十几个人到几千人同时进行。在冲撞出现的场景中,视观众参与意愿的不同,周围会围着退开、没有参与的观众,将被撞出来的人推回冲撞范围内,这个由参与冲撞者所占领的范围即称为「冲撞区」(英语:)。冲撞虽然主要是以手臂撞击对方,但也有较危险的挥拳「猛撞」(英语:)、俗称开圈[3]的漩涡「绕圈冲撞」(英语:)和观众们分为两边,再随音乐快速冲向对面的「死墙」(英语:)等不同形式。冲撞通常是在靠近舞台的区域出现,因为最前方往往是较热情投入的观众[4]。
冲撞是一种积极的乐迷回应或表达享受音乐的方式,大部分时候冲撞不会造成受伤,参与者通常也没有伤害他人的意图,而且会协助跌倒的人[2][5]。但是冲撞也有许多造成伤亡的纪录,它的危险性受到许多批评。其中「死墙」是最激烈、最极端的冲撞形式,这是鞭击金属乐迷发展出来的动作[6][7][8][9]。
历史
词源

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硬核庞克场景中,「冲撞」一词才开始使用。早期,这种激烈舞蹈在乐迷杂志和其他文本纪录中经常被称为「捣乱」(英语:),就像1982年华盛顿硬核乐团呐喊乐团的歌曲〈捣乱总动员〉。坏头壳乐团主唱保罗·哈德森被认为是首先用「捣乱」一词形容这种动作的人[10]。他在歌词和演出舞台上会使用「捣乱」一词,表示要捣乱就必须随着音乐的疯狂而疯狂,来煽动现场的观众进行侵略性和暴力的舞蹈。由于他的牙买加口音,观众总是听成「冲撞」(英语:)[11]。
到1980年代中期,冲撞一词开始广泛出现。鞭击金属乐团炭疽便在他们的《末日逼近》专辑中使用了这个词[12]。冲撞一词逐渐代表死忠乐迷的象征和鞭击金属的狂热场景,例如死亡冲锋队的乐迷便很常在现场表演使用这个词。随着炭疽、超脱乐团、麦尔文、死亡冲锋队在美国主流音乐市场取得商业成功,冲撞一词也成为流行术语。
冲撞的集群行为研究
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马修·比尔鲍姆带领团体分析了冲撞的集群行为,他们通过YouTube观看演唱会视频,研究结果发现冲撞区中人们随机互相冲撞的速度分布,与二维气体中粒子的速度和运动方式十分类似[15]。研究人员利用电脑软件创建仿真人群的运动模型,发现冲撞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行为。马修·比尔鲍姆表示:「尽管现场观众决定要不要玩冲撞是一种自发行为,但是从性质上来说,这种现象与气体粒子动力学相似」[1]。他在美国物理学会发言时说:「为什么这些本应是智能生物的人类会在演出现场表现得像理想气体一样,我真的不知道」。在他们所研究的「绕圈冲撞」影像中,九成五的情况下人群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运动的,马修·比尔鲍姆认为应该是因为人类大部分都是右撇子[1]。
观念、争议与受伤调查
在wikiHow网站上的《如何在冲撞区里玩冲撞》文章中,描述了冲撞的注意事项。包括姿势(手臂挡在脸和胸前最安全)、穿合适的装备(牢固的鞋子,不要穿戴手表、戒指、项链、眼镜、尖锐硬物或背包玩冲撞)[16]。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博士生盖比·李奇表示:
“ | 五年多来,我一直在研究进行冲撞的意义,以及它在极限金属乐迷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性。对于不熟悉重金属音乐及其做法的许多外人来说,冲撞被视为剧烈的、暴力的、不受控制的、男性化和危险环境。但是对许多金属乐迷而言,冲撞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独立和热情的动作,它唤起了强烈的归属感,金属乐迷可以在最大限度中表达自己,并与乐团和其他在场的人创建更强的信任感和联系。人们玩冲撞是为了成为金属音乐的一份子,也是最能积极参与现场演出的体验。我曾经在学校内采访一位女乐迷,她说:「这几乎就像是音乐的一部分,大家都会随着音乐节奏撞起来、也随着节奏结束而停下来,它完全是整个音乐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凝聚公众能量来说,冲撞具有极大的意义」[17]。 | ” |
另一位安全顾问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韦特海默表示:
“ | 以我身为群众安全顾问的专业角度来观察,就演唱会观众而言,他们作为一位乐迷、一个独立的个体,冲撞具有激励的力量,因此很有吸引力。在我看来,人们玩冲撞是因为喜欢:
但是冲撞也有它的黑暗面,我们都看过那些管理不善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因为冲撞造成混乱,例如胡士托 '99音乐节。大规模冲撞往往演变成暴力或混乱的场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士便趁机伤害他人。太多的乐迷付出惨痛代价——性侵、殴打、重伤、丧命,有时还会在音乐会结束后演变为暴力冲突[17]。 |
” |
对于乐迷来说,冲撞和舞台跳水是整个乐坛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有一种非正式的「行为准则」,特别是有经验的冲撞者知道如何玩得尽兴又能保护自己和他人,受伤风险自然也就被接受。但对于非乐迷或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这些活动被视为是反社会、暴力或具有破坏性的危险环境,这些人将会对参加演唱会感到却步或放弃出席[18]。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冲撞人群中时常会有麻烦制造者,他们发现这类型的人会以不恰当的方式进行冲撞(例如动作暴力、情绪失控、服饰有危险性、蓄意伤害周围的人),这些危险人物是使冲撞被污名化、失去原本初衷的主要因素[18]。
受访者在该调查中透露因冲撞导致伤害的类型有:瘀伤、割伤、撞伤、刺伤、扭伤、骨折、鼻梁断裂、脑震荡、脱水、脱臼[18]。其中受过割伤和瘀伤的受访者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冲撞伤员都遇过割伤和瘀伤。有些场馆和主办单位已经禁止观众进行舞台跳水和人体冲浪,并且最倾向于使用「三振出局」的方法,被警告三次的观众必须立即离场。然而这一禁令并没有产生太多成效,实际上,很少有行为过于激烈的观众被驱逐出场。有些业者也开始禁止人们坐在肩膀上,声称这在人群中也是危险的[18]。
许多参与过冲撞的受访者建议,主办单位应该要广为宣导冲撞礼仪;在会场内设置专门的冲撞区域;在热门冲撞区安插体格壮硕的保全人员;设置更多的座位以减少站立人群;更严格控制会场内酒精和药物的使用;驱逐严重醉酒者、行为暴力及语言暴力人士;禁止尖锐物体;通过舞台形状的设计限制冲撞人群和控制人流。受访者认为,即使只采取上述的微小措施,也能有显著和积极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冲撞参与者都值得信赖[18]。
反对、批评与事故
1988年8月20日,枪与玫瑰在摇滚怪兽音乐节登台演出时,现场十万人一拥而上,两名乐迷(十八岁的艾伦·迪克和二十岁的兰登·希格斯)在人群冲撞中受伤,乐团停止演奏并呼吁观众保持冷静,但那两名乐迷在到达医院被宣布死亡,导致该音乐节停办一年[19]。华盛顿特区后硬核乐团Fugazi 反对人们在他们的现场演出中玩「猛撞」。乐团成员会挑出那些玩激烈动作的观众,礼貌的要求他们停止妨碍其他观众,或者请他们到舞台上用麦克风向其他观众道歉[20]。1990年代,美国工业音乐团体巩固政权也表示反对。他们的第三张专辑《再来更多音乐》中,他们在〈男人运动〉这首歌宣称冲撞的本质是不洽当的。

1990年代,碎南瓜乐团的现场发生两起导致死亡的事件后,乐团也表达反对立场。1996年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碎南瓜乐团演唱会上,17岁的伯娜黛特·奥布莱恩被群众冲撞受伤,后来在医院死亡,乐团表示曾警告受伤的危险性,观众仍不顾提醒[21]。在另一场演唱会上,主唱比利·寇根对观众说:
“ | 我只想对你们说一件事,你们还年轻,不要变成那种愚蠢的大学生。我一直看着像你们这样的人,撞在其他人身上,我已经看了七年了。你知道吗?这是狗屎行为,我希望你们明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对你周围的其他人来说,冲撞是相当不合适、不公平的。我和我们乐团公开反对冲撞的立场![21] | ” |
不过,2007年9月24日,碎南瓜乐团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演唱会中,一名二十岁男性在冲撞后昏倒,拖出人群时已经失去意识,在医院试图挽救他之后声明死亡[22][23][24]。

另类摇滚大条鱼乐团在1998年的专辑《为何他们的摇滚这么猛?》中,他们在〈感谢你不玩冲撞〉这首歌的歌词里批评冲撞,表示那些在台下乱撞人的都是暴力流氓。美国重金属乐团战士帮的乔伊·德曼奥是众所周知的反对者,他会在冲撞和人群冲浪出现时暂停演唱会,并称这样对其他乐迷是危险的[25][26]。梦剧场创始成员之一的麦克·波诺曾在他的网站上发表批评:「我认为我们的观众已经懂得更加留意,而不是那种尽情冲撞的心态。我明白你们想要释放这种能量,可是人们一旦开始玩起来,就会荒谬的无法停下。所以这一次,我们有意识的希望,人们可以舒适的坐下来享受表演,而不用担心他们的腿被撞断、或者被玩冲撞的人踢到脸[27]」。
2001年1月26日,新金属乐团林普巴兹提特在澳大利亚雪梨举行的大外出音乐节表演时,十六岁乐迷洁西卡·米哈利克在人群冲撞中惨遭挤压窒息,保全人员将她拉出后送到后台,由医护人员抢救,并注射了肾上腺素,她恢复意识后立即送往医院,但最后仍抢救无效声明死亡[28][29]。该乐团主唱佛瑞·德斯特在许久之后表示:
“ | 对我来说,一个年轻女孩特别前往一场音乐会,看她最喜欢的乐团——而且还是我的乐团,结果却死了,这是巨大的打击,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开口谈这个...[30]。 | ” |
当被问及今后如何阻止这样的悲剧,佛瑞·德斯特建议,活动主办单位应该在四周使用彩色旗帜作为代码,以便提醒台上表演的乐团有紧急情况发生[30]。这起乐迷因为冲撞导致死亡的事件,间接导致该团吉他手威斯·波尔兰离开乐团[31]。威斯·波尔兰在多年后透露,洁西卡·米哈利克的死亡是他离开乐团的原因之一,该事件立即让乐团内部充满悲伤的阴霾,他说:「那场悲剧让所有的意义都消失了,我意识到我们在做的事,可能是非常危险的。就像你和好友们高兴的去登山,突然有伙伴从悬崖跌下去,一切就变了样。我觉得这伤害真的太大了,这是令人无法承受的震撼打击」[31]。
蛊戮金属乐团五指死拳一场在康乃狄克州的表演中,当乐团演奏〈心惊胆颤〉时一名年轻男性在冲撞中脚踝复合性骨折,乐团主唱伊万·穆迪立刻停止表演,与吉他手佐尔坦·巴托里一起跳入人群,并将受伤男子送到舞台上,然后紧急送往医院。伊万·穆迪回忆说:「我看着他的脸,问他『是否还撑得住、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他还在震惊状态,然后回我说『你们真是他妈的摇滚!』,发生这种事让我感到很糟」。佐尔坦·巴托里表示:「他撞爆了他的脚,我也扔下我的吉他,我们和他在一起,直到医护人员把他接走」[32]。
2010年,蛊戮金属乐团上帝羔羊在捷克布拉格的一场演唱会中,乐迷丹尼尔·诺斯克多次冲上舞台干扰演出,第三次冲上舞台后,主唱兰迪·布莱斯将他推下了舞台,乐迷头部意外受到撞击,在演唱会结束后死亡[33]。捷克首席检察官办公室以过失致死罪起诉兰迪·布莱斯[34]。并将他关押在潘克拉克监狱达38天[35]。2013年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兰迪·布莱斯对丹尼尔·诺斯克的死亡不具任何责任,尽管他对此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法院认为需负起最大责任的是活动发起人和现场安全人员。因此驳回了损害赔偿要求,并宣判兰迪·布莱斯无罪释放[36]。滑结乐团的打击乐器手克里斯·费恩,在谈到这起轩然大波时针对冲撞表示:「我认为,特别是在美国,冲撞已经变成一种霸凌的形式。如果一个玩冲撞的大个子站在中间,就会把任何靠近他的人撞飞,这就是不合常理的破事了,因为这已经不是它的本质,那些家伙需要被驱逐。适度的冲撞是有趣的,这让陌生人互相信任,有了伙伴的感受。但是不能过头,害别人受伤」[37]。
参见
- 甩头
- 人群冲浪
- 舞台跳水
- 金属手势
参考数据
- . 译趣网.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 Tsitsos, William
- 林欣仪,告五人、甜约翰、美秀集团 最爱大合唱的感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时报,2022年3月19日 [2023年4月11日]
- . LoudWire.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Pogrebin, Robin. . 纽约时报. 1996-05-09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 Nussbacher, Mike (2004) A Survivor’s Guide To The Mosh Pit. The Martl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 Sacahroff, Reaz (1996) Music: Pit Etiquet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ucson Weekly.
- Irvine, Martha (1996) Moshing Exciting but dangero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sociated Press. at rockmed.org
- . From 2004's The New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 滚石 (杂志). 2004 [200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9).
- . peacedogman.com. 2002 [200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伊恩·克里斯蒂. . 哈泼柯林斯. 2003. ISBN 0-380-81127-8.
- .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7).
- .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 Silverberg, Jesse L.; Bierbaum, Matthew; Sethna, James P.; Cohen, Itai.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3, 110 (22): 228701. Bibcode:2013PhRvL.110v8701S. PMID 23767754. arXiv:1302.1886
. doi:10.1103/PhysRevLett.110.228701.. Summarized in . Technology Review.
- . wikiHow.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Metal Injection. 2015-07-28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 . Safeconcerts. 2008-11-23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 . Every Record Tells A Story. 2012-06-05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 Azerrad, Michael. Reprint. 纽约: Back Bay Books. 2002: 第392–393页. ISBN 978-0-316-78753-6.
- Unknown. . MTV. 1996-05-19 [2006-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 . yahoo.ca. 2007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6).
- . BLABBERMOUTH.NET. 2007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 . cbc.ca. 2007-09-26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2).
- . 2011-03-08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 xchousenx. . 2011-03-13 [1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YouTube.
- John Kotzian. (PDF). mikeportnoy.com. 2002-01-22 [2017-06-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9-10).
- .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 2001-02-01 [201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05) (英语).
- D'Angelo, Joe. . MTV News. 2002-11-08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4) (英语).
- Glendinning, Lee. . The Age (Melbourne, Australia). 2002-06-18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英语).
- Peter Vincent. . 雪梨晨锋报. 2013-10-03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 C. Duthel. . Lulu. 2012: 第175页. ASIN B007H0TR5U.
- . ROXY ROCKER 摇滚客. 2012-07-03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aktualne.cz. 2012-12-03 [3 December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 . denik.cz. 2012-08-03 [201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Josef Koukal. [The court has acquitted Blythe the metal singer, he is innocent]. novinky.cz. novinky.cz. 2013-03-05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捷克语).
- . Loudwire.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外部链接
- MTV:舞台下的冲撞社会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2年)(英文)
- In the P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如何在冲撞和人体冲浪中生存! (Tom Berger,2004年的电子书)(英文)
- 如何在冲撞区里玩冲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英文)
- 人体冲浪和冲撞 (包括冲撞受伤的数据)(英文)
- 冲撞必练六大秘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马雅音乐)(繁体中文)
- 四种玩法让你的看团经验更难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BIOS Monthly)(繁体中文)
- 放开你的身体:台湾现场表演的「冷静」观众,我们是否失去狂欢的能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关键评论网)(繁体中文)
- 看live不玩怎么可以! J-ROCK的玩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迷迷音)(繁体中文)
- 《海祭私房话》彻底玩疯了的摇滚演唱会(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hoo奇摩娱乐消息)(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