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

蟠龙,又作盘龙,是盘曲环绕状[1]、没有升天[1][2]。根据《太平御览》转引的沈怀远南越志》记载,其长四,身体青黑色并有红色带状纹路,经常随水而下入海。蟠龙也有毒性,被其伤害的人会随即死去[3]

蟠龙图案常运用于中国古代宫殿、较高规格的寺庙建筑中,出现位置包含柱子屋梁天花板等等,其中以同时具有云纹和蟠龙的蟠龙柱最常见,华表即属此类。清代皇家建筑藻井中也常见到咬着吊灯、雕刻生动的蟠龙,与明代藻井常用明镜、瓣搭配云龙不同。[1]

参考数据

  1. 商子庄. . . 台湾: 黄山国际出版社. 2017-01-10: 页2 [2023-06-25]. ISBN 97898639703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中文(台湾)).
  2. 四部丛刊初编》本《方言·卷十二》:「未升天龙谓之蟠龙。」
  3. 《四部丛刊三编》本《太平御览卷第九百三十·鳞介部二·龙下》:「沈怀远《南越志》曰:『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