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蜡烛(candle)是由蜡或其他燃料所制成,中有烛芯,点火之后可以持续燃烧的用品。

蜡烛
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和宗教场所等也会用到蜡烛,例如各地的集会或集体悼念活动,常会燃烧蜡烛。中国的传统婚礼会燃烧红烛,以示喜庆;丧礼则会燃烧白烛,以示哀悼。另外蜡烛也用于增温等。
原料
历史
蜡烛被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世纪的古埃及,当时古埃及人把芦苇插在融化的牛脂内制成蜡烛。直到中世纪,南欧及地中海沿岸的蜡烛仍是由牛脂和羊脂制成。
蜡烛出现在中国的时间不晚于东汉。广州细岗东汉墓出土了陶烛台,可以证明当时已有蜡烛存在。西晋初年,贵族王恺和石崇斗富,王恺为表示自己豪富奢侈,命人用饴糖和干饭洗擦镬子,石崇就以蜡烛当柴烧回应,可见当时蜡烛尚属奢侈品[1]。南唐时期,南唐烈祖李昪下令以出产自江浙一带的乌桕种子外面蜡层取代动物油脂制成蜡烛,令其制作价格大幅下降,使蜡烛从此在中国得以普及。(这蜡烛应用也反应了乌桕的英文名称:China tallow tree)
科学演示实验用途

蜡烛蒸汽于另一端燃烧

高温二氧化碳使较高之蜡烛先行熄灭
- 蜡烛蒸汽的燃烧,实验中以一玻璃管将部分蜡蒸气导向后点火,于另一端燃烧。
- 高温二氧化碳上飘且有灭火作用之演示实验,实验中有两个一高一低两个蜡烛,以大型玻璃烧杯盖住,数秒后即可看见较高之蜡烛先行熄灭,而后是较低之蜡烛熄灭。
蜡烛的三态
蜡烛为条状时是固体的型态,当点燃蜡烛时会型成液态的油性物质,当把蜡烛吹熄时,烛心上会冒升一缕白烟,为蜡的气态,非二氧化碳气体。
无烟蜡烛
普通的蜡烛点燃时,在火焰上方都可见到一缕黑烟,那是蜡烛在燃烧时其中的碳成份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当然也有无黑烟的蜡烛。当点燃普通蜡烛时,只要在燃烧中蜡烛的上端碟形里加些食盐,这时候食盐跟蜡油一起在蜡芯上燃烧,火焰温度就能升高,进而帮助碳的强烈氧化,也就能勉强消除黑烟,火焰也能比较亮些。如果再加些氯化铵在一起燃烧,那烛烟上的黑烟就不见了。所以,制造无烟蜡烛的工厂,就是在熔蜡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粉末,所制造的蜡烛即是无烟蜡烛。
参考数据
- 《世说新语·汰侈篇》
- 老大生香烛号.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