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允

蔡德允SBS(1905年11月26日—2007年6月10日),女性,古琴演奏家、艺术教育家,擅书法昆曲及诗词。先后居住于上海香港两地,1964年起长期担任新亚国乐会导师。2006年成为香港浸会大学第一届荣誉大学院士。被学者荣鸿曾称为“中国最后一代的文人”。[注 1][1]

蔡德允
传统音乐
英文名Tsar Teh-yun
出生(1905-11-26)1905年11月26日
 大清浙江省湖州双林镇
逝世2007年6月10日(2007岁—06—10)(101岁)
 香港
职业古琴演奏家、教师
母校慕尔堂高等专修学校
上海南洋女子师范学校
配偶沈鸿来
儿女沈鉴治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
代表作品《蔡德允的古琴艺术》
《愔愔室琴谱》
《愔愔室诗词文稿》
相关团体今虞琴社
德愔琴社

生平

1905年在湖州双林镇出生,母为姚淑,父为蔡止穆,有二个哥哥、一个妹妹。3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8岁就读家族经营的上海「湖州旅沪公学」的小学部。[2]从小学习诗词、书法和音乐,曾涉猎小提琴小号风琴笛子等乐器,也习唱昆曲[3]

15岁进入上海南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7岁毕。1924年进入卫理公会主办的慕尔堂高等专修学校,三年后毕业,并留校任教中国文学和英语二年。1928年与沈鸿来结婚,并于1929年诞下其子沈鉴治[4]

1937年,国民政府盐务局因日本侵华战争在香港设立分支办公室,沈鸿来被派任前往,蔡德允母子因而一同移居香港。居住香港期间,蔡德允在一家法国银行担任秘书。1941年起从泛川派琴人沈草农学琴,曲目依序为〈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和〈普庵咒〉。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由于不能携带家眷,沈鸿来拒绝同国民政府疏散至重庆,一家人在几个月后返回上海。居住上海期间,蔡德允继续向沈草农习琴,参与今虞琴社活动,也向郑传鉴学唱昆曲及吹奏曲笛[5][6][7]曾向张子谦学习〈龙翔操〉。[8][9]

1950年蔡德允一家再度移居香港。[10]她常与徐文镜周士心吕振原吴纯白饶宗颐吴宗汉等人举行雅集,地点多选在志莲净苑[9]曾受袁仰安之邀为电影《孽海花》和《绝代佳人》弹奏配乐。[9]

1964年应新亚书院之聘成为新亚国乐会导师。在新亚书院之外,她也收私人学生,不少香港琴人均受教于蔡德允。1998年,其弟子成立「德愔琴社」。[7][11]

2002年,获颁银紫荆星章[12]2006年,香港浸会大学授予第一届荣誉大学院士。[13][14][15]

2007年6月10日逝世,当月16日在香港殡仪馆举行葬礼。[16]

琴艺

最喜欢的琴曲是〈潇湘水云〉,也常在诗词中引用,[17]此曲亦是她唯一商业发行的录音,收录于约翰·列维(John Levy)录制的《中国古典音乐》中。2000年出版的《蔡德允的古琴艺术》则由非正式录音集结而成。[11]

她自己只使用丝弦弹奏,但不介意学生使用钢弦。[18]

教学

教学时以传统的对弹和模仿为主,但并非严格采用此法,学生可与其讨论、调整诠释。[18]

她的学生众多,例如:潘重规谢方回屈志仁张世彬卞赵如兰等学者,以及作家胡菊人[11]

作品

  • 《蔡德允的古琴艺术》,龙音制作,2000年
  • 《愔愔室琴谱》,香港中文大学,2000年
  • 《愔愔室诗词文稿》,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

注脚

  1. 荣鸿曾(Bell Yung)为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系退休教授

参考文献

  1. 荣鸿曾.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ISBN 9789620449116.
  2.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56–67.
  3.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70–81.
  4.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84–93.
  5.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96–106.
  6.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110–124.
  7. . 香港记忆.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8. 张子谦. . 中华书局. 2005. ISBN 9787101048513.
  9.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110–124.
  10. . 2015-06-23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1.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144–163.
  12. . 香港政府信息中心. 2002-06-30 [202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13. . 香港浸会大学. [202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1).
  14.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220–221.
  15. 郑雯欣. . 《文汇报》. 2006-09-13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16. .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17. 荣鸿曾. . . 由黄树志翻译. 香港: 三联. 2022: 30.
  18. 谢俊仁. . . 香港: 三联. 2022: 25–26.
  • 沈鉴治. . 香港: 三联. 2011. ISBN 978962043051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