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干

蔡廷干1861年4月5日—1935年9月24日),耀堂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人,清末民初海军将领、政治家。

生平

1873年(同治12年),他被清朝派往美国留学。他从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颠中学毕业后,到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机械工场学习机械操作。

1881年(光绪7年)他归国,入学天津水雷学堂。毕业后他任大沽口砲台鱼雷艇管带。1894年(光绪20年)甲午战争中,他指挥鱼雷艇「福龙」号同日本军作战,威海卫之战中他随鱼雷艇管带王平驾艇出逃,遭到北洋水师、日军以及岸上砲台的砲击,他负伤随福龙号被俘。战后他被释放,任水雷艇队司令。1910年(宣统2年)他升任参将。翌年,他任海军部军制司司长[1]。1911年(宣统3年),武昌起义,革命军与清军交战多日,袁世凯派蔡廷干、刘承恩往武昌议和,但遭拒绝[2]

1912年(民国元年),他任高等军事参谋、海军中将。翌年,他任北洋政府的盐务署盐务厅总稽查兼税务所会办,此后他投身政界。1914年(民国3年),他任总统府礼官。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廷干不满,同袁世凯开始疏远,同黎元洪段祺瑞接近。

1917年(民国6年),他任税务学校校长。翌年,他任关税改订委员会委员。1921年(民国10年),他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同年8月,他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此后他历任关税特别会议准备处会办、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会长、五卅事件中国方面调查委员会委员长。

1926年(民国15年)7月,他任杜锡珪临时摄政内阁署理外交总长兼关税会议全权代表,3个月后辞任。1931年(民国20年),他定居北平,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学。

1935年(民国24年)9月24日,他在北平去世。享年75岁(满74歳)。

参考文献

  • 刘绍唐主编. .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7.
  • 徐友春主编.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刘寿林等编. .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游美同学录·蔡廷干》,出自《游美同学录》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中国北京政府
前任:
施肇基
外交总长(署理)
1926年7月 - 10月
继任:
顾维钧
  1. Howard L. Boorman; Joseph K. H. Cheng; Janet Krompart. .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67年: 293–295 [2020-01-25]. ISBN 978-0-231-0895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 高劳. 链接至维基文库 . 东方杂志. 1912-05 (中文). 袁世凯未到京之先,曾派蔡廷干、刘承恩至鄂,与黎元洪议和,黎以所开条件,仍主张君主立宪,拒不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