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翳
董翳(?—?),中国秦朝军事人物。陈胜吴广起义后,以都尉的身份辅佐章邯讨伐各支起义军。巨鹿之战后,降楚。秦朝灭亡,项羽分封诸侯,封为翟王,统治上郡,定都高奴[1](今陕西延安)。
董翳 | |
---|---|
翟王 | |
![]() 连环画《楚汉相争》中的司马欣和董翳画像 | |
秦都尉→翟王 | |
时代 | 秦朝→西楚→汉朝 |
主君 | 秦二世→项羽→刘邦 |
姓 | 董姓 |
名 | 翳 |
姓名 | 董翳 |
出生 | 不详 |
逝世 | 不详 |
生平
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万人逼近秦都咸阳。章邯建议二世赦免骊山刑徒,于是秦二世便任命章邯为将,率领骊山徒编成的军队以对抗楚军。后又增派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佐章邯作战[2]。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把赵王赵歇围困于巨鹿。楚将项羽率兵救赵,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王离。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
董翳于是劝说章邯投降,章邯亦担心赵高迫害,遂率兵向项羽投降,二十余万秦国降兵不久便被项羽下令坑杀。
后事
董翳墓,位于韩城金城北。墓碑称,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降汉。晚年董翳迁韩城吴王寨,死后葬伏蓬川(即今龙湾川)[4]。墓碑文本和《史记》等作品有较大出入。
董翳曾为都尉、翟王,而司马欣曾为长史、塞王[5];但在汉王四年曹咎战败的成皋之战出现「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史记·项羽本纪)、「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史记·高祖本纪)两种史记版本,依内容和背景推定后者的记载较为准确。
参考资料
- 《史记·项羽本纪》,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
- 《史记·高祖本纪》,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
- 陕西地方志,文物志 第四章 古陵墓 第一节 墓冢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