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普·强生

菲力普·寇特琉·强生英语:1906年7月8日—2005年1月25日)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建筑师。他为人所熟知的是自1980年代起的后现代建筑作品。

菲力普·强生
Philip Johnson
菲力普·强生(2002年,95岁)
(摄于曼哈顿西格拉姆大厦办公室,前方是为一位卡塔尔收藏家所做的雕塑模型)
出生(1906-07-08)1906年7月8日
 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
逝世2005年1月25日(2005岁—01—25)(98岁)
 美国康乃狄克州新迦南
国籍 美国
母校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职业建筑师
奖项普立兹克建筑奖(1979年)
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1978年)
建筑IDS 中心PPG 广场水晶大教堂
设计玻璃帷幕墙建筑

生平

1949年设计的「玻璃屋

菲力普·强生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研究所。1930年,他在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了建筑与设计部门。1961年,入选国家设计学院的准会员,而后在1963年成为该院院士。他于1978年被授予了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1979年,获颁普立兹克建筑奖,是该奖项的第一位得主。

强生是一个男同性恋者,在1993年公开出柜,他也是美国最著名坦承自己是男同性恋的建筑师。强生退休后都在他的「玻璃屋」生活,2005年于梦中辞世;相伴45年的伴侣惠特曼于同年也以66岁之龄过世。[1][2][3][4]

早年建筑启蒙时期

强生出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是新阿姆斯特丹地区强生家族的子孙,他的先祖寇特琉曾为彼得·史蒂文森规划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造镇计划。强生早年就读于纽约州柏油村哈克利中学,而后在哈佛大学主修历史和哲学,尤其专注于在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的著作。他因数次延长欧洲的旅行而中断学业[5],这几段旅行就成为他求学中最关键的时刻;他游览了法国的沙特尔城、希腊的帕德嫩神殿以及许多古代遗址,这使他愈来愈醉心于建筑。

1928年,强生与建筑师密斯见面,当时密斯正在设计1929年的巴塞隆纳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场会面不但带给强生很大的启示,也使双方培养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终生情谊。

强生从德国回来后就成为新建筑的信仰者。为了考察第一手的最新建筑趋势,他与朋友巴尔亨利-罗素·希区柯克更全面地在欧洲旅行。1932年,他们汇集了三人的探索成果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发表了深具标竿意义的主题「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这场发表会不但影响深远,也向美国大众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会中提到的重要建筑师包括柯比意格罗佩斯密斯。这场发表会也因为一场争议而变得更出名:建筑师莱特恼怒地撤回了他的作品,因为在会中他并未获特别重视。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持续拥护者,强生利用在现代艺术博物馆职务的号召力,于1935年安排柯比意首访美国,并积极运作让密斯布劳耶移民美国。

著名作品

高端读物

参考数据

  1. (英文)Pierce, Lis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ugust 1, 2010, pp 1, A4, The Advocate of Stamford, Connecticut
  2. (英文)Gutoff, Bija, "Philip Johnson: A Glass House Opens" 存盘,存档日期2010-02-08., at Apple website, no date given, retrieved August 8, 2010
  3. (英文)需付费查阅 Kennedy, Randy. . 纽约时报. 2005-06-14 [2009-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7).
  4. (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ourdon, David (May 1970). "What's Up in Art, The Castelli Clan". 生活. Accessed June 9, 2010.
  5. (英文)Saint, Andrew. . 卫报. 2005-01-29 [201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2).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菲力普·强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