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羅文化

莫羅文化出現於玻利維亞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在蒂亞瓦納科文化滅亡後誕生,存在於1000年與1500年之間;它比印加文明更早。[1]雖然莫羅文化在房屋及村落建築顯示出後蒂亞瓦納科文化的延續,他們沒有留下金字塔[2]莫羅文化崇拜美洲豹。

從玻利維亞阿爾蒂普拉諾高原觀看瑞阿爾山脈山峰。

考古學

莫羅文化其中一個最好的體現場地是的的喀喀湖東北伊斯坎瓦雅(Iskanwaya)遺址,它位於瑞阿爾山脈,里奧利卡(Rio Llica)之上250(820英尺)(15°21′S 68°32′W)。穆涅卡斯省內的伊斯坎瓦雅,距離拉巴斯325(202英里)[3]當地從1145年活躍到1425年,該城建於平台上,以自來水而著稱。過百幢建築、各街道和廣場至今仍然存在。[4]莫羅的街道呈東西走向。他們的房屋呈長方形並並在露台周圍分組。[1]農業模式包括梯田和灌溉[5]

其他莫羅遺址,包括Piniqo和Khargi,出現了與伊斯坎瓦雅相同的定居特色,[5]瓦曼(Wamán)是一個具有同樣梯田模式的古老農業據點。[6]今天的查拉薩尼村落擁有一個莫羅文化考古遺址——Mallku Janalaya遺址。[7]

民族學

秘魯的的喀喀湖附近的一座「楚琶」(chullpa)

卡拉瓦亞族(Kallawaya),一個漫遊的走药民族,就是屬於莫羅文化。

莫羅文化由其陶瓷定義。那裡發現了鞋罐,墳墓罐,花瓶和浸漬器皿,而它們不是純色就是在紅黏土上塗上黑白色。他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飲用器皿,內置飲管。部分瓷器現今可以遠至布拉格納普斯泰克博物館也找到。[8]

葬禮是將單身成年人安葬在石頭或土坯建造的「楚琶」(chullpa)殯儀塔中,而在房屋地板下的墳墓中發現了嬰兒骨骼。

參考資料

  1. Shaw, I.; Jameson, R. .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309 [2020-02-24]. ISBN 0-631-2358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
  2. Pyburn, Anne. .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2005-01-20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3. . travelvideo.tv. 2007-02-14.
  4. . climbingsouthamerica.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9).
  5. Bruhns, Karen Olse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11 [2020-02-24]. ISBN 0-521-277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6. . phfawcettsweb.org.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7. . bolivianmountains.com.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3).
  8. Klápstová, Katerina. (PDF). Budapest: The Czech National Museum: 6. 2004-03-26 [2020-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5-12-18).

延伸閱讀

  • MacKay, W. I. (1988). An appraisal of the Mollo Culture of Bolivia. Oxford: BAR. OCLC 230446199
  • Arellano López, J. (1985). Mollo, investigaciones arqueológicas. La Paz, Bolivia: Impr. Nacional. OCLC 13064940 (西班牙語)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