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是台湾日治时代台湾总督府辖下之机关,设立于1924年,其经办业务范围庞大,除铁道部之外的交通事业皆属递信部负责,包含全台之电信、邮政、储金、汇兑、简易保险、邮便年金、航空等监督和规划业务。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 | |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 中华民国交通部 | |
![]() | |
位置 | ![]() |
建成时间 | ![]() |
官方名称 | 国史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衙署 |
评定时间 | 1998年5月4日 |
详细登录数据 |
二战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接管总督府所属的交通事业。于国民政府迁台后,递信部厅舍在1956年至2006年11月间为中华民国交通部本部所在,并于1998年被公告为中华民国古迹。交通部于2006年11月10日迁出后移交国史馆使用至今。2010年4月29日,国史馆本部(即国史馆台北馆区)自台北县新店市迁入。[1]
沿革
1895年5月21日,台湾总督府设有民政局递信部,通信课及铁道课。同年8月6日,递信部废止改为内务部递信课,邮政改由台湾总督府陆军局邮便部负责,掌管各地的野战邮便局。1896年4月,因总督府实施民政,改为民政局通信部,并接管野战邮便事务,改为邮便电信局。1897年11月,通信部废止,改设民政局通信课。1898年6月,民政局改名为民政部。
1899年11月,通信课的铁道挂独立为铁道部。1901年11月,改为民政部通信局。在1901年4月,台湾总督府海事局成立,掌管原由总督府直属的各地的灯塔和测候所。1902年11月,海事局废止,改为通信局海事课,仍掌测候所和灯塔的业务。1919年6月,通信局改制为民政部递信局;同年8月,民政府废止,改为台湾总督府递信局[2]。
1924年12月,递信局和铁道部合并为台湾总督府交通局,局内分为总务课、道路港湾课、铁道部、递信部,递信部内分为庶务课、监理课、为替贮金课、工务课、海事课,管理各地邮便局、无线电信局、灯塔,测候所改由内务部管理[2]。1943年,递信部下的海事课独立为海务部。至1945年,递信部内分为总务课、监理课、贮蓄课、工务课、航空课。
附属机构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下有多个附属机构,名义上虽附属于交通局,实际业务由递信部主管[3]。
邮政及通信
其他
- 递信从业员养成所
- 技术官驻在所
历任局长
民政局通信部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土居通豫 (1850–1921) |
1896年4月23日 | 1897年8月27日 | ||
2 | ![]() |
菊池末太郎 (?–?) |
1897年8月27日 | 1897年11月1日[lower-alpha 1] |
附注
- 改任民政局通信课长。
民政局通信课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 |
菊池末太郎 (?–?) |
1897年11月1日[lower-alpha 1] | 1901年11月11日[lower-alpha 2] |
民政部通信局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 |
鹿子木小五郎 (1867–1922) |
1901年11月11日[lower-alpha 1] | 1909年7月30日[lower-alpha 2] | 1901年11月11日局内组织分为庶务课、邮务课、电务课与海事课。 |
2 | ![]() |
持地六三郎 (1867–1923) |
1909年7月30日 | 1910年12月27日 | 以民政部内务局学务课长兼任。 |
代理 | 铃木三郎 (?–?) |
1910年12月27日 | 1911年5月11日 | 以民政部通信局庶务课长代理。 | |
代理 | ![]() |
角源泉 (1871–1942) |
1911年5月11日 | 1913年3月1日 | |
3 | 1913年3月1日 | 1915年3月20日[lower-alpha 3] | 1913年7月1日增设监理课(由邮务课改组)与工务课(由电务课改组)。 | ||
4 | ![]() |
井村大吉 (1873–1927) |
1915年3月20日[lower-alpha 4] | 1916年3月22日 | |
5 | 广濑吉郎 (?–?) |
1916年3月22日[lower-alpha 5] | 1919年5月21日 | ||
6 | 斋藤爱二 (?–?) |
1919年5月21日[lower-alpha 6] | 1919年6月28日[lower-alpha 7] |
民政部递信局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斋藤爱二 (?–?) |
1919年6月28日[lower-alpha 1] | 1919年8月20日[lower-alpha 2] |
附注
- 原民政部通信局长。
- 改任递信局长。
递信局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斋藤爱二 (?–?) |
1919年8月20日 | 1921年9月17日 | ||
2 | ![]() |
吉田平吾 (1876–1942) |
1921年9月17日 | 1924年12月25日 |
附注
交通局递信部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 |
深川繁治 (1887–?) |
1924年12月25日[lower-alpha 1] | 1929年9月13日[lower-alpha 2] | |
2 | ![]() |
三宅福马 (1883–1958) |
1929年9月13日 | 1932年3月15日 | |
3 | ![]() |
深川繁治 (1887–?) |
1932年3月15日[lower-alpha 3] | 1935年4月1日[lower-alpha 4] | |
4 | ![]() |
藤田傊治郎 (1883–?) |
1935年4月1日[lower-alpha 5] | 1936年2月26日[lower-alpha 6] | |
5 | ![]() |
户水升 (1890–?) |
1936年2月26日[lower-alpha 7] | 1939年1月28日[lower-alpha 8] | |
6 | ![]() |
三轮幸助 (1895–?) |
1939年1月28日[lower-alpha 9] | 1939年12月28日[lower-alpha 10] | |
7 | 佐佐波外七 (?–?) |
1939年12月28日[lower-alpha 11] | 1943年3月29日 | ||
8 | ![]() |
伊藤完二 (1897–?) |
1943年3月29日[lower-alpha 12] | 1945年8月8日 | |
9 | 松野孝一 (1905–1967) |
1945年8月8日[lower-alpha 13] | 1945年10月25日 |
建筑特色

在递信部成立前,递信局厅舍原位于大和町一丁目3番地(旧总督府前,今中山堂前方),新总督府厅舍于1919年落成时,原规划将递信局纳入总督府内办公,但后来划将在总督府后方另外设立厅舍。递信局厅舍位的基地原是总督府的官舍,递信局厅舍于1923年3月17日动工,而递信局主体建筑在1924年完工,递信局于同年3月迁入办公,但附属设施之工程仍在进行中[5]。
此建筑由台湾总督府土木局营缮课森山松之助设计,外观呈西洋古典样式,结构为铁骨钢筋混凝土混合砖造,外观敷设陶制面砖。一楼为仿石之墙面,北侧正面中央设大圆拱门入口,正面二、三楼外观12根柱子为希腊复合柱式,东侧4根柱子为爱奥尼亚柱式[6][7]。当时的一楼主要作为仓库使用,二、三楼为办公空间,且每层楼都设有两处消防管间道,直接链接自来水系统,也是日治时期少数配备有升降设备的建筑,可乘载人及货物。由于递信部亦包含金融汇兑之业务,于处理存款和保存贵重文档的房间都安装了铁门、铁卷门和铁制骨架的玻璃拉门[1]。
在台北大空袭中,递信部屋顶遭三枚炸弹击中,在简略修复后仍继续使用。约在1971年,因交通部办公空间不敷使用,将建筑增建为四层楼,并将建物后方的砖造及木造物拆除[5]。另外,在2003年5月,一名男子因不满交通罚单过于苛刻,驾驶载有汽油桶的货车正面冲撞交通部,造成本建物正面拱门大火,此事件亦为台湾的中央政府机关首次遭自杀式攻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