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

腋窝()是一个解剖构造,又称腋下胳肢窝胳膊窝。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是描述躯干与手臂连接并接触的部位,腋窝内具有许多血管及神经经过,并具有许多汗腺

腋窝
腋窝
基本
动脉腋动脉
静脉腋静脉
神经腋神经臂神经丛内索后索外索
淋巴腋淋巴结
标识字符
拉丁文Axilla
MeSHD001365
TA98A01.1.00.021
TA2140
FMAFMA:24864
格雷氏p.585
解剖学术语

在人体中,腋臭最常发生于腋窝[1]。形成腋臭的主要物质为费洛蒙,与求偶及交配有关。一般动物的体味通常源自于生殖器官,而人类腋窝体味的重要性明显大过生殖器所散发出的体味,这点可能与人类双足行走有关[2]

解剖学

边界

下表列出在解剖学中腋窝的边界:

上侧:位于第一肋骨的外缘、肩胛骨的上缘,以及锁骨后缘[3]
内侧前锯肌[4]肋骨 前侧胸大肌胸小肌[5],以及锁骨下肌[4]

后侧肩胛下肌上缘、大圆肌背阔肌下缘[4]

外侧结节间沟[5]喙突肱肌肱二头肌短头位于腋窝内)[4]
底部:皮肤[3](腋窝可见的表面)

腋窝的下后缘被称为腋后褶(Posterior axillary fold),由背阔肌大圆肌组成[6],如果减肥后可能会较原本位置低[7]

腋窝前缘称为腋前褶(Anterior axillary fold),由胸大肌下缘所组成,有些人则包含胸小肌[6],在减重后的人身上尤为明显[7]

内容物

语言、社会与文化

在英文,「腋下」(underarm)通常指腋窝外面的皮肤及上臂及肩膀间的凹窝。然而,有时会被混指腋窝本身[8]

低地苏格兰语中则称腋窝为「Oxter」[9]

搔痒

腋窝具有许多神经,因此刺激时会有搔痒感。

腋毛

腋毛通常位于雌性雄性的腋下,通常于青春期时开始生长。

西方文化,女性常移除腋毛。移除腋毛的原因包含美观问题或卫生问题。但部分女性主义者及朋克摇滚的女性选择保留他们的腋毛,保留腋毛的原因很多,包含颠覆传统、平等主义,以及舒适

而相对的,男性也可能因为不同原因选择剃除腋毛,可能为了美观,或是运动员为了减少摩擦力而剃除,尤其是游泳运动员(虽然也有不少例外)。

临床意义

乳癌的淋巴扩散

乳癌通常经由淋巴系统进行扩散,扩散的途径长涵盖腋下。因此在乳癌检查时,常会检查腋下淋巴结是否有异常。

腋窝擦烂

过多的汗液可能导致腋窝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引发细菌真菌孳生,进而导致腋下擦烂[10][11]。腋下擦烂会使该处形成红疹、化脓、搔痒,或有灼热感[10],此状态常发生于在炎热环境工作者[11]

附加图像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腋窝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参考文献

  1. Turkington, Carol; Dover, Jeffrey S. 3rd.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7: 363. ISBN 978-0-8160-6403-8.
  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Edited by Robin Dunbar and Louise Barre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Chapter 22 Body odours and body odour preferences in humans by Claus Wedekind
  3. .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4. .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5. .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0).
  6. (英文)lesson3axilla 在韦斯利诺曼的解剖课上(乔治城大学)
  7. Hurwitz, D.; Neavin, T. . Handchirurgie · Mikrochirurgie · Plastische Chirurgie. 2007, 39 (3): 168–72. PMID 17602378. doi:10.1055/s-2007-965236.
  8. .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07).
  9. .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December 2007).
  10. Selden, Samuel, MD. Intertri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medicine, WebMD. March 9, 2007. Accessed May 21, 2009.
  11. Occupational Dermatoses - A Program for Physici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pril 17, 2001. Accessed May 21, 200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