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藻
生平
入仕之初
乾隆四年十月的官员履历所载,胡中藻年二十九岁,即其最晚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胡中藻为鄂尔泰门生,被视为“昌黎(韩愈)再世”,惟乾隆帝认为他文辞险怪,只有鄂尔泰独加赞赏,令其肆无忌惮、悖慢诪张[2]。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考中第三甲[3],五月三日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俸三年六个月。因为乾隆二年增加恩科考试,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庶吉士等入馆只一年便㪚馆,五月十六日,内阁带领丙辰科散馆修撰编修庶吉士引见,得旨授职者中授检讨的有六人,胡中藻名列其中,是为散馆授检讨[4]。
胡中藻虽仅为检讨,但已想有所表现,《长编档秋冬底本》记载,乾隆三年十月初一日,胡中藻请取重要的律文以编辑为一简,榜于各治集。乾隆六年五月,胡中藻曾为广西省乡试副考官,惟他在履历中被评为「中平、中平,年少而𫘤」[5]。「中平、中平」不算严重,不少人的评语亦然,而「年少而𫘤」则为对他「升迁」的致命伤,令其乾隆九年二月时还是在做检讨,未能迁官。而写下评语之人,很大机会是张廷玉掌管之翰林院掌院学士福敏,令胡中藻极其厌恶以张廷玉为首的党派。
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针对胡中藻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福敏卸任,改由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鄂尔泰兼管,胡中藻或于此时投靠他,令其在乾隆九年二月三十日,被授陕西学政一职[6],再而成为通政使司右通政。
鄂尔泰与张廷玉素不合,互相倾轧。各有依附之士,互相斗争,为当时两大朋党首脑。胡中藻出身鄂尔泰之第一门,亦为其得意的学生,性多狂悖,语多讥刺[7]。从此身陷党争,令其日后成为政治角力中的牺牲品。因为乾隆帝对鄂尔泰等前朝重臣有顾忌。
鄂尔泰死后,即乾隆十一年闰三月十一日,胡中藻转为通政使司左通政,同月十三日,胡中藻由左通政调豧詹事府少詹事[8]。对照后来所发生的事,乃为朝者的大阴谋。乾隆十三月二月,胡中藻到广西省当广西学政,仍与鄂尔泰之族人鄂昌关系密切。期间他分设陕甘学政的建议也没通过,乾隆帝甚至批评他,可见两者的关系已不好。陕西省旱灾饥荒,胡中藻亲身经历后,忍不住上奏,乾隆帝认为好名沽直的胡中藻对灾情的描述过于夸张,惟胡中藻所奏的与陕西廵抚陈宏谋所奏的内容差不多,高宗却立即加增赏给陈宏谋,以示优恤。此事明显不公平。乾隆十四年七月,胡中藻因高宗说他挟私渎奏而卸事回京[9],并无任职记录[10]。《清代通史》,以及《清通鉴》等记载胡中藻,官至内阁学士仅为谬误。
乾隆十九年(1754年),授甘肃巡抚。同年,胡中藻之父出殡,欲折去民房让道,族民不甘而告发他。胡宝瑔在胡中藻家中搜到他为父母祝双寿对联的草稿,双联中有犯高宗名讳的字句,并祝其父母「老及十千岁」,用只能对王后说的「十千岁」。
诗作
李蕴芳、申发祥等人推尊胡中藻为韩愈再世,自比韩门弟子,胡中藻本人亦以韩愈自负。清高宗说他「文辞险怪」、「文尚奇涩」,韩愈所写的古文和诗作,也有此特性。胡中藻与其他江西士子的诗,注重「无一字无来历」,高明者常能于诗中用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11]。实际上,胡中藻似有意将「险怪」复归「清真雅正」以合朝廷的要求,故其被人视为「险怪之词」,大多数都用四书五经之典,惟其用典,因无痕迹,高宗不知,反生误会。
许多的话,如果往坏的地方想,便可疑其是坏的意思。高宗虽然写诗不少,但缺乏某些文学气质,只往政治上想。只要是能引起联想到毁谤皇帝、国家、祖先等的文本,就不放过。例如胡中藻以「并蒂花」来形容皇帝皇后恩爱,高宗却说「然朕亦曷尝令有干预朝政,骄纵外家之事。」
乾隆帝提倡经学,只是虚的,并不真实尊经。胡中藻的诗想以经籍做护符,经籍也保不了他。胡中藻出版《坚磨生诗钞》令乾隆帝爆发心中的怨愤,遂兴文本狱而诛之。由此可见,高宗对于他认为不合「清真雅正」的诗人,少了一份同情心。
《坚磨生诗钞》注解
- 胡中藻诗:「一把心肠论浊清」,又曰:「天非开清泰」
- 注解:诗中的「浊清」,可能只为了平仄或押韵的关系。浊为入声、三觉,此处正应用仄声。清为下平声、八庚,胡中藻此诗,若用八庚为韵,而适为韵脚,自用「浊清」不用「清浊」矣。实际上,此诗的「清」是指人品纯洁[12]。因此,此诗是指言扪心评论世之清浊,或人品之清浊。
- 胡中藻诗:「亦天之子亦莱衣」
- 注解:「亦」字有「也」、「又」之意。此处不过说高宗是天子,同时也是孝子而已。高宗喜欢独一无二,「也」、「又」都是前有后才有,故高宗不满意。而且,高宗未必喜人以「莱衣」形容其孝,盖此为平民之举止。
- 胡中藻诗:「并花已觉单无蒂」
- 注解:「并花已觉单无蒂」,不过言孝贤皇后死,以及高宗之孤单,如并蒂花中一朵枯落,另一朵孤单。胡中藻以「并蒂花」来形容皇帝皇后恩爱,可能是欠考虑的。高宗是个有三宫六院的人,听了这些话,未必以为然的。
参考文献
- 朱汝珍辑之《词林辑略》第四卷,第二页
- 《清高宗实录》第十册,第四百八十六卷,第二十至二十三页
- 《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三册,第1879页,台湾华文书局
- 《清高宗实录》第二册,第四十三卷,第十六至十七页
- 《清代官员履历文件全编》第一册,第三百七十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初版
- 《清高宗实录》第五册,第二百一十一卷,第二十三页
- 昭梿着《啸亭杂录》第一卷,第十页,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续编》第二十四册,台北新兴书局,1962年版
- 《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条
- 《清代文本狱档》上册,第四十九页,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辑,上海书店,1986年版
- 《乾隆朝上谕档》第二册,第七百八十六页
- 《豫章黄先生文集》第十九卷,第二百零四页
- 《尚书孔传》,第一卷,第九页,见四部备要,台湾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