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得烈座堂 (東京)
聖安得烈座堂(日语:,英語:)是日本聖公會東京教區的座堂,由加拿大籍傳教士亞歷山大·克羅夫多·蕭(Alexander Croft Shaw)於1879年設立[1][4]:380,座堂現在的建築是於1996年改建啓用。該教區是日本聖公會的11個教區之一,教區內有超過40座教堂,其中多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後期。
聖安得烈座堂 | |
---|---|
聖安得烈座堂 | |
位置 | 東京芝公園3丁目6−18 |
國家/地區 | 日本 |
所屬宗派 | 日本聖公會 |
官方網站 | www |
歷史 | |
創建日期 | 1879年6月4日[1][2] |
建築 | |
竣工日期 | 1996年[1] |
行政 | |
教區 | 東京教區(1923年起) |
教省 | 日本 |
聖職人員 | |
主教 | 大畑喜道(Andrew Yoshimichi Ohata)[3] |
座堂主任牧師 | 下条裕章 |
歷史
草創期
明治天皇在1873年(明治6年)宣布廢除對基督教的禁令()後,英國英國聖公會差會(SPG)派遣加拿大籍傳教士亞歷山大·克羅夫多·蕭(Alexander Croft Shaw)和愛爾蘭籍傳教士威廉·波爾·懷特(William Ball Wright)9月來日傳教[2]。二人初抵日本時寄居於福澤諭吉家中,並在東京築地開設英語私塾(立教学院前身)[2]。後於1875年在靈南坂陽泉寺開始為在日英国人舉行彌撒,以及正式對日本人進行傳教[2]。蕭氏在福澤諭吉協助下於1877年購入現在教会所在的芝榮町(今芝公園三丁目)土地自設居所[2]。其後於1879年6月4日蕭氏在購得用地內以紅磚築成聖堂,俗稱「公使館教会」,提供東京在住的英国人英語彌撒和以日本人為對象的日語彌撒[2]。該紅磚建築興建資金大部份是來自在東京居住的外國人捐助所得[4]:149,由經手工部大学校的英籍法裔建築師查爾斯·波昂維爾設計[4]:150。其及後於1894年東京地震中損壞,禮拜堂於翌年以臨時木造建築繼續運作[2][5]。1886年,愛德華·別克司蒂(Edward Bickersteth)主教來日籌組日本各地教會整合事宜,翌年以聖安得烈教堂為首組建「日本聖公会」[2]。另外,蕭氏在主教來日後曾多次前往輕井澤,期間在當地成立教會並另闢避暑別莊[6],被譽為「輕井澤之父」。1902年,蕭氏歿後由今井寿道接任牧師[2],日本人信眾專用聖堂也於同年落成[2],緩和教堂不敷使用的情況。
參考資料
- . 日本聖公会東京教区.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2) (日语).
- . 聖安得烈座堂.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日语).
- . 日本聖公会東京教区.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7) (日语).
- Powles, Cyril Hamilton. [維多利亞時代傳教士在明治時期的日本:芝教區(1873-1900)]. 卑詩大學. 1968.
- Samuel Bickersteth. .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1899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日语).
- . 長野縣輕井澤町. 2017-04-01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日语).
- 藤間繁義. (PDF). 桃山学院大学. CiNii. [2018-12-05]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