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瞻
纪瞻(253年—324年)[1],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晋朝时官员,出身江南,父亲纪陟是东吴的光禄大夫。纪瞻曾协助晋元帝于江东创建东晋,亦受晋元帝和晋明帝倚重。纪瞻与广陵闵鸿、吴郡顾荣、会稽贺循和丹扬薛兼齐名,号为「五俊」[2]。
生平
初仕晋室
纪瞻年轻时就以品行端方正直而知名,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后全家迁居历阳,后曾获察孝廉,但不应命。后又获举秀才。永康元年(300年),州受诏举荐素寒之士,纪瞻就获推举。永宁元年(301年)大司马司马冏辟纪瞻为东合祭酒,同年又迁鄢陵公国相,但纪瞻却不到任。次年,纪瞻就贬任松滋侯国相。太安二年(303年)纪瞻弃官归家。
安守南方
至永兴二年(305年),陈敏在历阳叛乱,并以礼品和官职笼络江东豪族和名士。但当时被陈敏任命的顾荣、周玘等人都不愿为陈敏做事,于是暗中联结征东大将军刘准讨伐陈敏。纪瞻后又与顾荣、周玘和背叛陈敏的甘卓一同进攻陈敏,终成功平定陈敏的叛乱。
战后,纪瞻被朝廷征召为尚书郎,并与同被征召的顾荣等人一同出发。然而,众人走到徐州时就听闻北方愈来愈混乱,于是有意不再前进。而当时徐州刺史裴盾接获太傅司马越的命令,称若顾荣等人观望就要以军礼护送,纪瞻等闻讯就立刻弃掉车牛,乘轻舟返回江东。
助建东晋
永嘉元年(307年),琅邪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移镇建业,引纪瞻为军咨祭酒。永嘉五年(311年)司马睿进镇东大将军,纪瞻又转镇东长史。当时晋司马睿曾亲临纪瞻宅,又与他同车归去,很见亲待倚重。同年司马睿先后消灭扬州都督周馥及江州刺史华轶,纪瞻获追论两次战役之功而封都乡侯。
永嘉六年(312年),石勒意图进攻建业,司马睿于寿春集结江东兵众,加纪瞻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抵御石勒南侵。石勒于当年退兵后,出任会稽内史,任内有人假作大将军符节收捕诸暨县令,纪瞻发觉其中有诈时县令已被捕,于是将其救出,并追问使者,果然查明是诈骗事件。
建兴三年(315年),司马睿进位丞相,纪瞻任丞相军咨祭酒。纪曕又追以讨平陈敏之功而封临湘县侯。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陷,晋愍帝被俘,至建武二年(318年)晋愍帝被杀的消息传至建康,纪瞻与王导等百官共请司马睿即位,但司马睿仍不答应,更命殿中将军韩绩撤去御座。当时纪瞻就叱责韩绩:「帝坐上应星宿,敢动者斩!」司马睿听后更为之改容。司马睿于同年即位,是为晋元帝,纪瞻拜为侍中,转尚书,期间多次上疏谏诤,对朝政多作建言,故很得司马睿欣赏,嘉许他的忠烈。及后纪瞻长期患病,自感身体无法支持自己继续在朝为官,于是上疏求退,元帝亦免去其官职。但不久又以纪瞻为尚书右仆射,纪瞻在屡次辞让都不被允许下就干脆以病重还第,但元帝仍不允。
同时,辅国将军郗鉴据守的邹山受到石勒、徐龛等势力的威胁,纪瞻认为郗鉴有将相之才,担心朝廷放弃郗鉴,令东晋丧失这名人才,于是上疏建议朝廷征召郗鉴。朝廷亦因而在永昌元年(322年)征召郗鉴为领军将军。
性格特征
子女
- 纪景,长子,早死。
- 纪鉴,历任太子庶子、大将军从事中郎。
参考书目
- 《晋书·纪瞻传》
- 《晋书·纪瞻传》中未记其确切逝世年份,然而按照描述,他应死于王敦之乱被平定后不久。《建康实录》亦载纪瞻死于是年。
- 《晋书·薛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