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袄军

红袄军金国后期山东河北民变军。因身穿红袄为标记,故名红袄军。

背景

金朝时,迁往汉族地区女真人,后来因土地兼并及奢靡之风而导致贫穷化。金世宗为了救济女真人,开始了大规模土地置换及括地,大定十七年至大定二十一年的括地运动令大量汉族百姓的私田被括地官强取豪夺,当时猛安谋克进行了频繁的迁徙,从相对贫瘠的土地迁往肥沃的耕地[1]。至金章宗时亦有括地运动,而且规模比之大定年间更大,比如1200年的一次括地就得到了「三十余万顷」[2],相较北宋时各类官田总数仅三十二万余顷,入金时稍为增加,金国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三十余万顷地[3],比初圈地的总数还多,这次括地令广大汉族百姓仇视女真人[3]。金国多次括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另外,女真人的狩猎习惯所需圈占的围场和牧地,也引致女真人与汉族农民之间的土地争端,比如金国皇帝捺钵围猎要占用大量田地,将都城至捺钵地的沿途道路两侧被辟为猎地[4]。而且女真人的畜牧活动经常侵害民田[5][3]

土地争端令女真与汉这两个民族的关系恶化,在金廷遭受蒙古入侵时,山东爆发了反金以及反对女真人的红袄军起义[6][7][3]

简介

13世纪初,蒙古大军进攻金国中都陷落。金国的统治崩溃,山东、河北农民纷纷起兵抗金。较大的的起义军,山东益都有杨安儿,潍州(今山东潍坊)有李全,沂蒙山刘二祖郝定

  • 杨安儿贞祐二年(1214年)杨安儿东取莱州登州;金派重兵到山东进行镇压,杨安儿败死,所部归其妹杨妙真统率。
  • 郝定:刘二祖被金军杀死后,其部下彭义斌等归李全统率。郝定原为刘二祖部下,刘二祖死后,率部攻克泰安州(今山东泰安)、滕州兖州、单州(今山东单县)、莱芜新泰等州县。贞祐三年(1216年),自称大汉皇帝,年号顺天金宣宗派山东安抚使仆散安贞镇压,郝定被完颜阿邻俘虏。
  • 李全:李全进攻临朐,扼穆凌关;后李全与杨妙真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鬐山)会合,结为夫妇,合成一军。兴定二年(1218年,宋嘉定十一年)李全投宋。南宋称之为“忠义军”,发给粮饷。后因行事反复为宋廷所忌,宝庆二年(1226年)在青州迎战蒙古军时等不到宋廷派兵救援而兵败投降蒙古,改为蒙古效力伐宋,于1231年为宋军将领赵范击败身死。

参见

参考数据

  1. 金史卷四十四·兵制》:「当是时,多易置河北、山东所屯之旧,括民地而为之业,户颁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为之备。」
  2. 《金史卷九十三·宗浩》:「命宗浩行省事,诣诸道括籍,凡得地三十余万顷。」
  3. 刘浦江《金代土地问题的一个侧面——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争端》
  4. 《金史卷四十七·食货二·田制》:「大定二十年五月,谕有司曰:『白石门至野狐岭,其间淀泺多为民耕植者,而官民杂畜往来无牧放之所,可差官括元荒地及冒佃之数。』」
  5. 《金史卷四十七·食货二·田制》:「大定十九年二月,上如春水,见民桑多为牧畜囓毁,诏亲王公主及势要家,牧畜有犯民桑者,许所属县官立加惩断。」
  6. 《元好问集卷二十八》:「贞祐二年,受代有期。而中夏被兵,盗贼充斥,互为支党,众至数十万,攻下郡邑,官军不能制。渠帅岸然以名号自居,仇拨地之酷,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至于发掘坟墓,荡弃骸骨,在所悉然。」
  7. 《遗山集·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系于废兴存亡者有二事焉,一立后,二括田,立后难于从而章宗从之,括田不难从而竟不听,其后武夫悍卒倚国威以为重,山东河朔上腴之田民有耕之数世者亦以冒占夺之,兵日益骄民日益困,养成痈疽计日而溃,贞祐之乱盗贼满野,向之倚国威以为重者,人视之以为血讐骨怨必报而后已,一顾盼之顷皆狼狈于锋镝之下,虽赤子不能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