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翿羽葆幢,是中国历史朝代使用的一种旗帜物,用牦牛毛、雉尾为装饰,一般用作舞者所持的羽毛、丧葬大事[1][2],以及帝王显贵人家车舆上的饰物。[3]

皂纛图

另外,「纛」也用来称呼军队或仪仗使用的大旗[4],例如: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使用的大旗称为「查干苏勒定」,汉译称为「白纛」。

图像

另见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参考数据

  1. 《周礼·地官》:「及葬执纛,以兴匠师。」
  2. 《尔雅》:「纛,翳也,以指麾挽柩之役。」
  3. 《前汉·高帝纪》:「黄屋左纛。」李斐注:「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
  4. 《集韵》:「皂纛,军中大旗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