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摺裝

經摺裝,又稱梵夾裝、折本(日语:羅馬化Orihon)是流行於中古東亞地區的書籍裝幀方式。因常見於佛經書籍的裝幀,又如同風琴狀折好以便收納及舒卷,世稱經摺裝。現今許多佛經仍以經摺裝裝幀。

一種日式折本

形制

經摺裝是長幅卷子改為一正一反方式折疊,並在最首頁及最末頁之背粘上硬紙作為書面以便保護。[1]舒卷時與卷軸裝似,多了摺痕,而比卷軸裝更易於收藏。 經摺裝的缺點是書口外露,容易散開,且經常翻閱時,書頁容易斷裂。经折装限制文字内容只能在纸张的单面书写或印刷。

歷史

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可见经折装唐朝已经出现。[2]

腳注

  1. 高振鐸編,《古籍知識手冊1》(臺北︰萬卷樓,1997),頁60。
  2. 百度百科. . 百度百科.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