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奖
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是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于2005年创立的文学奖,以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命名,表扬全世界的优秀华文长篇小说。奖金来自香港企业家张大朋的赞助。
|  华文文学奖 | 
|  中国大陆文学奖 | 
| 鲁迅文学奖 | 
| 茅盾文学奖 | 
| 老舍文学奖 | 
| 人民文学奖 | 
|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 
| 朱自清散文奖 | 
| 郁达夫小说奖 | 
|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 
|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 
| 冯牧文学奖 | 
| 施耐庵文学奖 | 
| 徐迟报告文学奖 | 
|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 
|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 
|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 
| 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 
|  香港文学奖 | 
| 红楼梦奖 | 
| 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 | 
| 中文文学创作奖 | 
| 青年文学奖 | 
| 香港书奖 | 
| 香港金阅奖 | 
|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 
|  澳门文学奖 | 
| 澳门文学奖 | 
| 纪念李鹏翥文学奖 | 
| 别有天诗奖 | 
|  台湾文学奖 | 
| 国家文艺奖 | 
| 中国文艺奖章 | 
| 吴三连奖 | 
| 台湾文学奖 | 
| 南瀛文学奖 | 
| 吴浊流文学奖 | 
| 联合报文学大奖 | 
| 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 
| 时报文学奖 | 
| 台积电文学赏 | 
| 林荣三文学奖 | 
| 梁实秋文学奖 | 
| 台湾文学家牛津奖 | 
| 杨牧文学奖 | 
|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 | 
| 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 | 
|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 | 
| 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 | 
| 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 | 
|  马来西亚华语文学奖 | 
| 花踪文学奖 | 
| 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 
|  新加坡华语文学奖 | 
| 新华文学奖 | 
| 南洋华文文学奖 | 
| 新加坡文学奖 | 
|  美国华语文学奖 | 
| 纽曼华语文学奖 | 
| 红楼梦奖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ward | |
|---|---|
| 国家/地区 |  香港 | 
| 主办单位 | 香港浸会大学 | 
| 奖励 | 300,000港币 | 
| 首次颁发 | 2006 | 
| 官方网站 | http://redchamber.hkbu.edu.hk/ | 
规则
    
红楼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届评选对象是前两年出版的8万字以上的华文长篇小说。奖分三等:首奖、决审团奖、专家推荐奖(前两届名为「入围推荐奖」)。首奖奖金30万港币。上届首奖得主为次届决审委员。[1]
第八届起添加规定,只授予还在世的作家:作者已故的作品不接受提名。首奖作品作者如在颁奖典礼前去世,则改颁荣誉奖,由次高票者递补首奖。[2](但在这之前,也未曾授奖给已故作家)
历届得主
    
| 届次 | 评选时段 | 奖项 | 得主 | 国家/地区 | 作品 | 决审委员 | 
|---|---|---|---|---|---|---|
| 第一届 2006年 [lower-alpha 1] | 〡 2005 | 首奖 | 贾平凹 |  中国大陆 | 《秦腔》[lower-alpha 2] | 王德威、陈思和、黄子平、聂华苓、刘绍铭、郑树森 | 
| 决审团奖 | 董启章 |  香港 |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 |||
| 陈玉慧 |  台湾 | 《海神家族》 | ||||
| 刘醒龙 |  中国大陆 | 《圣天门口》 | ||||
| 入围推荐奖 | 范稳 |  中国大陆 | 《水乳大地》 | |||
| 宁肯 |  中国大陆 | 《沉默之门》 | ||||
| 杨志军 |  中国大陆 | 《藏獒》 | ||||
| 第二届 2008年 | 〡 2007 | 首奖 | 莫言 |  中国大陆 | 《生死疲劳》[lower-alpha 3] | 王德威、陈思和、黄子平、聂华苓、司马中原、贾平凹 | 
| 决审团奖 | 董启章 |  香港 | 《时间繁史·哑瓷之光》 | |||
| 朱天文 |  台湾 | 《巫言》 | ||||
| 王安忆 |  中国大陆 | 《启蒙时代》 | ||||
| 入围推荐奖 | 张炜 |  中国大陆 | 《刺猬歌》 | |||
| 铁凝 |  中国大陆 | 《笨花》 | ||||
| 曹乃谦 |  中国大陆 |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 ||||
| 第三届 2010年 | 〡 2009 | 首奖 | 骆以军 |  台湾 | 《西夏旅馆》 | 王德威、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周英雄、莫言 | 
| 决审团奖 | 李永平 |  台湾 | 《大河尽头(上卷:溯流)》 | |||
| 刁斗 |  中国大陆 | 《我哥刁北年表》 | ||||
| 毕飞宇 |  中国大陆 | 《推拿》 | ||||
| 专家推荐奖 | 张翎 | .svg.png.webp) 加拿大 | 《金山》 | |||
| 韩丽珠 |  香港 | 《灰花》 | ||||
| 第四届 2012年 | 〡 2011 | 首奖 | 王安忆 |  中国大陆 | 《天香》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白睿文、骆以军 | 
| 决审团奖 | 贾平凹 |  中国大陆 | 《古炉》 | |||
| 阎连科 |  中国大陆 | 《四书》 | ||||
| 格非 |  中国大陆 | 《春尽江南》 | ||||
| 专家推荐奖 | 黎紫书 |  马来西亚 | 《告别的年代》 | |||
| 严歌苓 |  美国 | 《陆犯焉识》 | ||||
| 第五届 2014年 | 〡 2013 | 首奖 | 黄碧云 |  香港 | 《烈佬传》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白睿文、王安忆 | 
| 决审团奖 | 阎连科 |  中国大陆 | 《炸裂志》 | |||
| 苏童 |  中国大陆 | 《黄雀记》 | ||||
| 专家推荐奖 | 韩少功 |  中国大陆 | 《日夜书》 | |||
| 刘震云 |  中国大陆 | 《我不是潘金莲》 | ||||
| 叶广芩 |  中国大陆 | 《状元媒》 | ||||
| 第六届 2016年 | 〡 2015 | 首奖 | 阎连科 |  中国大陆 | 《日熄》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白睿文、黄碧云 | 
| 决审团奖 | 甘耀明 |  台湾 | 《邦查女孩》 | |||
| 徐则臣 |  中国大陆 | 《耶路撒冷》 | ||||
| 专家推荐奖 | 吴明益 |  台湾 | 《单车失窃记》 | |||
| 陈冠中 |  香港 | 《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 | ||||
| 迟子建 |  中国大陆 | 《群山之巅》 | ||||
| 第七届 2018年 | 〡 2017 | 首奖 | 刘庆 |  中国大陆 | 《唇典》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白睿文、阎连科 | 
| 决审团奖 | 连明伟 |  台湾 | 《青蚨子》 | |||
| 格非 |  中国大陆 | 《望春风》 | ||||
| 专家推荐奖 | 刘震云 |  中国大陆 |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 |||
| 王定国 |  台湾 | 《昨日雨水》 | ||||
| 张翎 | .svg.png.webp) 加拿大 | 《劳燕》 | ||||
| 第八届 2020年 | 〡 2019 | 首奖 | 张贵兴 |  台湾 | 《野猪渡河》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罗鹏、刘庆 | 
| 决审团奖 | 阿来 |  中国大陆 | 《云中记》 | |||
| 董启章 |  香港 | 《爱妻》 | ||||
| 骆以军 |  台湾 | 《匡超人》 | ||||
| 专家推荐奖 | 西西 |  香港 | 《织巢》 | |||
| 胡晴舫 |  台湾 | 《群岛》 | ||||
| 第九届 2022年 | 〡 2021 | 首奖 | 甘耀明 |  台湾 | 《成为真正的人》 | 钟玲、陈思和、黄子平、陈义芝、罗鹏、张贵兴 | 
| 决审团奖 | 董启章 |  香港 | 《后人间喜剧》 | |||
| 陈冠中 |  香港 | 《北京零公里》 | ||||
| 阎连科 |  中国大陆 | 《中国故事》 | ||||
| 专家推荐奖 | 阎连科 |  中国大陆 | 《心经》 | |||
| 陈耀昌 |  台湾 | 《岛之曦》 | ||||
统计
    
至第九届止:
- 共有41位作家、56部长篇小说入围。9位作家、9部作品获得首奖。
- 阎连科、董启章曾四度入围,贾平凹、王安忆、张翎、格非、刘震云、骆以军、甘耀明、陈冠中8位作家曾两度入围,其中贾平凹、王安忆、阎连科、骆以军、甘耀明曾获一次首奖。
- 阎连科曾在第九届一人入围两部作品,但均未获该届首奖。
- 41位入围作家中有13位女作家(陈玉慧、朱天文、王安忆、铁凝、张翎、韩丽珠、黎紫书、严歌苓、黄碧云、叶广岑、迟子建、西西、胡晴舫),约占三分之一弱。9位首奖得主中则有2位女作家。
- 入围的中国大陆作家有22人(30部作品)、台湾作家11人(13部作品)、香港作家5人(9部作品)、马华作家1人(1部作品)、旅外华人作家2人(3部作品)。
- 获得首奖的中国大陆作家有5人(5部作品)、香港作家1人(1部作品)、台湾作家3人(3部作品)。
- 最年轻的入围作家是韩丽珠(32岁),最年长的是西西(83岁)。
- 最年轻的首奖得主是骆以军(43岁),最年长的是张贵兴(64岁)。
- 本奖与中国大陆的茅盾文学奖性质、规则相似,得主多有重复。曾先后获本奖和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大陆作家有贾平凹、王安忆、张炜、莫言、刘醒龙、毕飞宇、刘震云、格非、苏童、迟子建、徐则臣、阿来12人。其中贾平凹、毕飞宇、格非[lower-alpha 4]、苏童曾以同一部小说先后获得两奖。
注释
    
- 第一届初选入围名单原包括姜戎《狼图腾》,后姜戎表示他从不参加任何奖项评比及公开活动,因此拒绝参加「红楼梦奖」及其举办的公开活动,故入围名单由最先的8本减至7本。
- 决审委员们对董启章《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及贾平凹的《秦腔》之间的辩论较多,认为董启章这本书气派大,是野心之作,将香港的社会、历史交织于物质现象中。……贾平凹有着多年小说创作的经验,《秦腔》可谓其巅峰之作;而董启章还很年轻,《天工开物》系列还有第二、第三本,将来还有机会,因此把「红楼梦奖」颁给了贾平凹。决审委员们又认为,同期出道的作家不少都退出或创作力退化。贾平凹三十年来仍坚持小说创作。自从1993年的《废都》受到内地的批评后,之后虽仍默默写作,唯其后五、六部作品(如《怀念狼》等)均缺乏影响力,直到2005年出版的《秦腔》,在内地好评如潮,同时也反映他在创作上有了新的飞跃。见《红楼梦奖2006:贾平凹〈秦腔〉得奖专辑》(香港:天地图书,2008)页238。
- 在决审会议中,一众决审委员首先肯定,七部进入决审的作品实力相当,整体表现比上一届更惹人注目……决审委员决议就《生死疲劳》、《巫言》、《时间繁史》、《启蒙时代》四部作品投票,结果《生死疲劳》、《巫言》所得票数相同,决审委员于是再就这两部作品进行投票,最后《生死疲劳》以四票获选为第二届「红楼梦奖」得奖作品。见《论莫言〈生死疲劳〉:红楼梦奖2008得奖作品专辑》(香港:天地图书,2010)页309。
- 格非先以《江南三部曲》之第三卷《春尽江南》获第四届红楼梦奖,后以《江南三部曲》全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参考数据
    
- . [2016-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编,《第八届红楼梦奖评论集:张贵兴〈野猪渡河〉》(香港:汇智出版公司,2022),页2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