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筛目

米筛目客家话: Mí-chhî-muk),又称,客家传统米制面条,一般认为起源于广东梅州,常见于福建潮汕香港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区。

米筛目
起源地 中国华南地区
地区东亚东南亚
主要成分
「米筛目」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台湾
港澳

在台湾20到30年代的农业社会,凡遇稻谷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安排收割日期,主事的主人便会在早晚两次的休息时间准备各种点心,米筛目是当时所普遍食用的传统米食[1],是一种客家粉条,主要成份为米浆成凝块,再以数十小孔洞铁器通过凝块形成长圆条形类似面形,易于消化食用,老少咸宜。

名称由来

米筛目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

老鼠粄在香港称为「老鼠粉」,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称为银针粉

后来传至台湾马来西亚,当地客家人称为米筛目,是指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由于闽南语「筛子」称thai(音似「苔」),在台湾闽南族群又常作米苔目[2][3]。在潮汕地区称其为尖米丸尖米圆潮州音:,汕头揭阳音:)[4]

马来西亚称老鼠粉[5],也作米台目。也传入柬埔寨泰国高棉语称「洛」(),泰语称「尖丸」()。

吃法

传统吃法

  • 汤粉:煮汤加肉丝、香菇丝、虾米、油葱、蔬菜即是咸食、热食。
  • 炒粉:把各种配料与粉一起炒食。

新式吃法

  • 挫冰:加米筛目、加糖水、加冰块和一点配料即是爽口甜食,流行于台湾[6]

参考数据

  1. 杨, 惠卿. . 上旗文化事业. 2005-10: 84. ISBN 9867508327.
  2. 曾铃媛; 卓焕钧. . 三立新闻网. 2016-11-29. 台湾史学作家曹铭宗:「……『米筛目』,因为『筛』(台语)不会写,就叫米苔目。」
  3. . on.cc东网. 2016-11-26. 客家传统食品……正写应是「米筛目」
  4. “尖米圆”用潮州话怎么说?
  5. 林金城. . 知食份子. 200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8).
  6. 鱼夫. . 远见杂志.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