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氏曼巴蛇
簡氏曼巴蛇 (學名:Dendroaspis jamesoni)(英文名: Jameson's (Green) Mamba )別名:簡氏綠曼巴蛇、 詹姆遜曼巴蛇。 是一種原產於赤道非洲的劇毒蛇,是曼巴蛇屬(Dendroaspis)的一員。
簡氏曼巴蛇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蛇亚目 Serpentes |
科: | 眼镜蛇科 Elapidae |
属: | 曼巴蛇屬 Dendroaspis |
种: | 簡氏曼巴蛇 D. jamesoni |
二名法 | |
Dendroaspis jamesoni Dendroaspis jamesoni
(Traill, 1843) | |
異名 | |
Elaps jamesoni – Traill, 1843 Dendraspis jamesoni – Günther, 1858 Dendroaspis jamesoni – Schmidt, 1923 |
描述
簡氏曼巴蛇是一种細長的蛇,鱗片光滑,尾巴通常佔其總長度的 20% 至 25%。成年蛇的總長度(包括尾巴)約為1.5到2.2米 . 最大可能會長到2.46米 . 普遍的共識是兩性的體型相似,儘管在奈及利亞東南部的實地調查發現雄性明顯大於雌性。成体的背部往往是暗綠色,向下腹部混合成淡綠色,鱗片通常帶有黑色邊緣。頸部、喉嚨和下體通常呈奶油色或淡黃色。簡氏曼巴蛇有一個狹窄而細長的頭部,裡面有小眼睛和圓形瞳孔。像西方的綠曼巴一樣,脖子可能是扁平的。亞種 D. jamesoni kaimosae,發現於該物種分佈範圍的東部,具有黑色尾巴,而中部和西部的例子通常具有淡綠色或黃色的尾巴。細長的尖牙附著在上顎,前表面有一條溝。
分布
蘇丹、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烏干達、加彭、安哥拉、尚比亞、喀麥隆、奈及利亞、盧安達、貝寧、加納等中非地區。
在中非,從安哥拉向北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最北到南蘇丹的伊馬通山脈。在西非,它的範圍從加納向東到多哥、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和加彭。在東非,它可以在烏干達、肯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和坦尚尼亞找到。亞種 D. jamesoni kaimosae 是東非特有的,主要分佈在其模式產地所在的肯尼亞西部,以及烏干達、盧安達和毗鄰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它是一種相對常見且分佈廣泛的蛇,尤其是在其西部範圍內。奈及利亞的實地調查表明該物種是久坐不動的。簡氏曼巴蛇在海拔高達 2200 米的原始和次生雨林、林地、森林稀樹草原和森林砍伐地區發現,是一種適應性強的物種;它在廣泛砍伐森林和人類發展的地區持續存在。它經常出現在建築物、城鎮公園、農田和種植園周圍。簡氏曼巴蛇是一種高度樹棲的蛇,比它的近親東部綠曼巴蛇和西部綠曼巴蛇要多,而且比黑曼巴蛇要多得多。
亞種
1843 年由蘇格蘭博物學家托馬斯·史都華·特雷爾描述,它有兩個公認的亞種: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指名亞種和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東部(主要是肯尼亞西部)的東部黑尾亞種。
亞種 | 學名及命名者 | 地理範圍 |
---|---|---|
簡氏曼巴蛇(西部亞種) | Dendroaspis jamesoni
jamesoni |
西非地區 |
簡氏曼巴蛇(東部亞種) | Dendroaspis jamesoni kaimosae | 東非地區 |
行為
簡氏曼巴蛇是一種高度敏捷的蛇。像其他曼巴蛇一樣,當它感到受到威脅時,它能夠像眼鏡蛇一樣展平脖子,而且它的身體形狀和長度賦予了它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攻擊的能力。通常不具有攻擊性,如果遇到它通常會嘗試逃跑。
簡氏曼巴蛇由於其樹棲性質和綠色而難以在野外研究。它沒有被觀察到狩獵,但被認為使用坐等策略,據報導東部綠曼巴有這種策略。
簡氏曼巴蛇是一種警覺、緊張且極其敏捷的蛇。如果接近或受到威脅,會試圖逃跑。在防禦時,它會扩张其颈部。如果走投無路或被激怒,它可能會攻擊。
獵食
它的大部分食物是鳥類和棲息在樹上的哺乳動物,如燕鷗、啄木鳥、鴿子、松鼠、鼩鼱和老鼠。據記錄,體長不到 100 厘米的較小個體以蜥蜴為食,例如普通蜥蜴和蟾蜍。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已經適應了捕殺陸生囓齒動物,例如老鼠,儘管它們在肯尼亞被記錄為会捕食囓齒動物,並在圈養中接受了它们作为食物。
但是它同样會下降到地面追捕獵物,積極追捕獵物,快速且頻繁地攻擊,直到獵物被毒液感染。
繁殖
在奈及利亞,雄性在 12 月、1 月和 2 月的旱季相互爭奪雌性(然後繁殖);交配記錄於 9 月在肯尼亞的卡卡梅加森林中。簡氏曼巴蛇是卵生动物;雌性產下5-16個卵;在奈及利亞,產蛋記錄是從 4 月到 6 月,在烏干達很可能是在 11 月之後不久。在廢棄的白蟻群落中有发现过其卵窩。
天敵
該物種的主要天敌是各种猛禽,包括軍雕、短尾雕和剛果蛇鷹。
特徵
身體細長,上半部呈暗綠色,下半部呈奶油色,長度一般不等。
鱗片
蛇身上鱗片的數量和圖案在物種水平的識別和分化中起著關鍵作用。簡氏曼巴蛇在中體有 15 至 17 排背鱗,210 至 236 () jamesoni) 或 202 至 227 腹鱗 (kaimosae),94 至 122 (jamesoni) 或 94 至 113 (kaimosae) 分開的尾下鱗,以及分開的肛門秤。它的嘴上面有7到9個(通常是8個)唇上鱗片,下面有8到10個(通常9個)唇下鱗片,第四個位於眼睛上方和下方。它的眼睛有三個前眼、三個後眼和一個眼下尺度。
棲息地
海拔高達約2200米的初級和次級雨林、林地和灌叢。如果仍然有灌木叢和樹木可以躲藏,它會在土地被清除的區域持續存在。通常在森林內的建築物和城鎮周圍、公園和農場周圍發現。
毒液
簡氏曼巴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具有醫學重要性的蛇,儘管很少有蛇咬傷的記錄。在奈及利亞南部的尼日三角洲進行了 16 年的實地觀察發現,在 4 月至 8 月的雨季,人類和蛇在農村地區最為活躍,因此這是蛇咬傷的高峰期。除了被蛇咬傷外,據報導,棕櫚油種植園的工人的樹冠上遇到簡氏曼巴蛇後從樹上掉下來死亡。蛇咬傷在城市很少見,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的森林地區更為常見;國家基礎設施薄弱和缺乏設施使獲得抗蛇毒血清變得困難。像其他曼巴蛇一樣,簡氏曼巴蛇的毒液具有高度的神經毒性。該物種的毒液中毒症狀包括咬傷部位的疼痛和腫脹。全身影響包括全身腫脹、發冷、出汗、腹痛和嘔吐,隨後出現口齒不清、呼吸困難和癱瘓。在被咬後的三到四個小時內記錄到死亡;有未經證實的報告稱一名兒童在 30 分鐘內死亡。平均靜脈注射鼠中位數致死劑量 (LD50) 為 0.53 mg/kg,東部亞種 kaimosae 的毒液是指名亞種 jamesoni 的 1.2 mg/kg 毒液的兩倍多。其原因尚不清楚,因為兩個亞種之間的毒液成分相似,儘管 kaimosae 具有較高濃度的強效神經毒素 1。與大多數其他曼巴的毒液相似,簡氏曼巴蛇的毒液主要含有三指毒素劑和樹突毒素。存在的三指家族的其他毒素包括α-神經毒素、心臟毒素和肌束蛋白。樹突毒素類似於 kunitz 型蛋白酶抑製劑,可與電壓依賴性鉀通道相互作用,刺激乙醯膽鹼並引起興奮作用,並被認為會引起出汗等症狀。與許多蛇種不同,曼巴蛇的毒液中幾乎沒有磷脂酶 A2。儘管從其毒液中分離出的心臟毒素比例高於其他曼巴物種,但它們在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可能並不突出。
治療
毒液發作的速度意味著需要緊急醫療護理。對疑似毒蛇咬傷的標準急救治療是使用壓力繃帶,盡量減少受害者的活動,並迅速將其送往醫院或診所。由於綠曼巴毒液的神經毒性,動脈止血帶可能是有益的。有時會使用破傷風類毒素,但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適當的抗蛇毒血清。用於黑曼巴蛇、東部綠曼巴蛇和簡氏曼巴蛇的三價和單價抗蛇毒血清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上市。
參考
- ^ Luiselli, L.、Wagner, P.、Branch, WR & Howell, K. 2021。「Dendroaspis jamesoni」。IUCN 2021 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e.T13265784A13265793。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21-2.RLTS.T13265784A13265793.en 存檔於2021-12-16 在Wayback Machine 上。於 2021 年 9 月 18 日下載。
- ^ a b c d
- ^一個 _
- ^ Beolens,博;沃特金斯,邁克爾;格雷森,邁克爾 (2011)。爬行動物同名詞典。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1-4214-0135-5。(Dendroaspis jamesoni,第 133 頁)。
- ^ a b c d
- ^ a b c d e f g h
- ^ a b c d e f g h
- ^ a b c d e f g
- ^一個 _
-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