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第三只眼[1](英文:Third eye),或称内在眼(Inner eye)、天眼[2],是东西方某些神秘主义神秘学的概念,探讨眉心的特殊潜能,佛家六种“神通”中即有“天眼通[3]。第三只眼被认为是通往深层内在与高层意识的门路。新纪元思想认为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心像的深层灵性启发。第三只眼也代表着意义深长的心理现象。第三只眼[4]常与下列事物相关连:异象透视(能透视脉轮灵气[5]预知以及出体经验。能够运用这些能力的人便是「透视者」。

17世纪炼金术士弗路德所绘的示意图,表现第三只眼与高等层次的关连。

现代科学并不认为人类有第三只眼,过去松果体曾被称为第三只眼,但在现今,提及第三只眼时,一般指的是在演化上与松果体相关且存在于鲨鱼、七鳃鳗、一些种类的硬骨鱼、青蛙、蝾螈、喙头蜥、蜥蜴等一些动物种类身上,但不存在于人类等哺乳动物身上的颅顶眼[6]

象征

印度教与佛教

拥有第三只眼的湿婆
脉轮 色彩 主要功能 相关元素 位置 开放或平衡 食物 符号
第三只眼
ājñā, आज्ञा
深蓝色 洞察力、直觉、想像力、观想、专注力、自制、超感官知觉 时间 / 光 眉心 冥想、引导观想 黑蓝色的水果、饮品及香料

印度教佛教里,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参见解脱涅盘)。在印度传统里,第三只眼被称作「智能之眼」(gyananakashu),是「内隐导师」(antar-guru)的所在。第三只眼是人体的眉心轮。印度东亚的神明或开悟者的图像上经常绘有第三只眼,例如湿婆佛陀或是瑜伽士、圣者、菩萨。在佛教里,第三只眼被称为白毫。印度教相信湿婆的第三只眼能够毁灭整个宇宙。白教强调修气脉明点

许多印度教徒在眉心上装饰着提拉克,象征第三只眼。

奥义书》指出,人类如同一座拥有十道门的城市。九道门(眼睛、鼻孔、耳朵、嘴、尿道及肛门)通往外在的感官世界。第三只眼是第十道门,通往无限的内在意识

西洋智能学说

玫瑰十字会成员韩德尔的著作提出,人体的脑部有个小器官,一个是脑下垂体,另一个是松果体。医学上又称松果体为「萎缩的第三只眼」;韩德尔的理论认为不管是脑下垂体或松果体都没有萎缩:它们至今都还没有演化,但也没有退化,只是处於潜伏状态。他认为,当远古的人们接触了内在世界时,这两个器官提供了途径。它们连接着交感神经,并借由链接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内在世界(唤醒脑下垂体与松果体)。当脑下垂体与松果体[7]启动之后,人就能感知到高层世界的存在(如透视)。

圣经

Samael Aun Weor诺斯底主义著作提出,《启示录》不仅象征性地描述第三只眼,也多次描述其功能。这个解释与亚洲七大教会的第六个教会费城教会所讲的毫无二致。[8]

神话传说及文艺作品中的拥有天眼的人物

名字 出处
湿婆 印度神话
闻仲(闻太师) 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
杨戬(二郎神) 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西游记
天津饭 日本动漫作品《七龙珠
写乐保介 日本动漫作品《三眼神童
佩(帕凡提四世) 日本动漫作品《三只眼
飞影 日本动漫作品《幽游白书
赖光 日本动漫作品《幽游白书:冥界死斗篇·炎之绊
天眼 中国动漫作品《天眼神童
天眼神兔 中国动漫作品《天眼神兔
夏洛特·普琳 日本动漫作品《ONE PIECE
阿戈摩托之眼 美国漫威漫画《奇异博士

技巧

许多冥想武术团体都运用第三只眼,如瑜珈气功中国武术禅宗空手道合气道等也是。

参照

参考数据

  1. . 德米特里·谢尔科夫.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30).
  2. . 小故事网>中国民间故事>开天眼. 2011年5月23日 [2011年5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4日) (中文(简体)).
  3.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中文).
  4. 徐竹思. . 大纪元新闻网. 2005-07-18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7) (中文(繁体)).
  5. Leadbeater, C.W. The Chakras Wheaton, Illinois, USA:1927 Theosophical Publishing House Page 79
  6. . Science Direct.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7. . 大纪元文化网. 2003-10-10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8).
  8. . [200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Transcriptions of gnostic lectures o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