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圳
竹东圳(英语:),是台湾新竹县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在日治时期由竹东镇二重埔地方士绅林春秀集资,与地方人士共同协力下,并聘请日本专业技士于1926年(大正十五年)正式动工兴建,于1928年(昭和三年)竣工;为新竹开拓史上规模最大[1],灌溉面积最广大的水利工程。
竹东圳 | |
---|---|
![]() | |
![]() 指定为历史建筑的竹东圳入水口(竹东圳之第一号隧道) | |
概要 | |
官方名称 | 竹东圳 |
隶属单位 | 农田水利署新竹管理处 |
创立者 | 林春秀 |
灌溉区域 | ![]() |
兴建时间 | 1926年(大正十五年) |
完成时间 | 1928年(昭和三年) |
拦取水源 | 上坪溪 |
圳路长度 | 21公里 |
竹东圳拦取头前溪上游水源上坪溪,并利用软桥发电厂引用渠道作为导水路;完成圳路长约21公里余, 灌溉竹东地区农田,受益面积达800公顷[2]。后来也作为科学园区的用水来源。
圳路

竹东圳之电灯圳
由上坪溪之燥树排拦河堰取水口起点,穿入软桥里后进入第一号隧道,过程有13座隧道、6座水路桥、3座虹吸式工法及明暗渠等不同结构物,穿行竹东丘陵之东北山麓;途中经员崠子、资源庄、上公馆、大窝、菜窝园及油车窝等地区,至三重埔南处大约一公里为圳路终点[3]。将原本海拔约165公尺上坪溪之燥树排拦河堰,下降至宝山水库附近海拔约142公尺,总长约21公里;同时灌溉田地面积将近800余公顷。后因新竹科学园区用水需求之下,将由宝山水库海拔约142公尺,下降为海拔约90公尺于新竹科学园区,促使带动新竹科学园区之科技产业升级。
主要设施
软桥电厂

桂山发电厂之软桥电厂
软桥电厂隶属于桂山发电厂,位于新竹县竹东镇软桥里;水源拦取上坪溪,利用竹东圳丰沛水量供应发电,发电后之尾水则可提供竹东圳的农田灌溉,并可引入宝山水库,供给新竹科学园区之工业用水,为台湾发电量最小的水力发电厂[4]。1988年运行「软桥水力发电厂复建计划」,1991年7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于1992年11月30日竣工。目前设备有1992年更新之德国OSSBER制贯流式水轮机,以及由大同公司制造的CAGE型感应式发电机,设备容量为0.22MW[5],是目前全台湾发电量最小的水力发电厂。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