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

站立是一种人体姿势,此姿势会使身体保持直立,用脚支撑身体重量。处于此姿势的人虽然看似静止,但重心会以脚踝为重心在矢状面上微幅来回摇摆,类似倒单摆的运动[1]

一个站立的女性
一个站立的女性

「立正」指的是特别直挺的站立,是军事训练时常使用的姿势(例如阅兵),一些军事化训练的组织或是一些工作内容中包括站立的职业(例如模特儿)。「稍息」也是军事训练中会使用的姿势,仍然是站立,但两腿可以略为分开,不需像立正一样将两腿紧靠。模特儿也有类似比较轻松的站立姿势(model at ease),站立时一脚直立,支撑主要的身体重量,另一脚也接触地面,但略往前或旁边伸展。

尽管站立并非高难度的危险动作,但站立可能会导致姿位性低血压,久站也会导致脚痛,罚站则是立基于此的体罚之一。

控制

站立的姿势需要动态的平衡。人在站立时的质心是在脚踝的前面,而且人只用两只脚支撑体重,相于四足类,支撑面窄了些。若是静态站立不设法平衡的话,人会往前倒下[2]。而且在站立时外在环境也会有扰动,例如风,人也会有因为呼吸而产生的内在扰动。站立的姿势需要调整以及校正,身体中也有许多的机制来进行控制,例如肌肉的弹簧作用(Spring action),或是更高端,来自内核肌肉或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人类大约在8至12个月大时开始学会站立。

小孩在学站

弹簧作用

传统的观念会将人在站立时自我调整的情形用肌肉的弹簧作用(spring action)来解释,这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未介入时而有的局部机制。不过近期的研究提出,肌肉的弹簧作用无法使人维持直立不跌倒。而且,人类的摆动太过复杂,无法用弹簧作用来解释[2][3]

神经系统

依照目前的理论,人的神经系统持续无意识的监控站立角度和速度。身体的垂直轴会往复的往前和往后的倾斜。当倾斜到了一定程度,神经系统会产生信号,使身体往反方向倾斜。人的臀部也会轻微的摇摆,后背也会有轻微的收缩或放松[4][5]

人的站立可以模拟为二个人在轮流丢球给对方,球在两人之间往复运动,维持在空中不会落地。为了要维持站立,肌肉需要出力,出力很小,但非常的关键。肌电图有检测到在站立时,小腿、臀部和下背部肌肉有轻微的活动[6]

内核肌群

在维持站立的平衡上,内核肌群扮演重要的角色。内核肌群是靠近脊柱的深层肌肉层,提供结构性的支撑。横向腹肌是环绕脊柱的肌肉,类似束腹的作用。多裂肌是节间肌肉。内核肌肉的功能障碍会以背痛的症状呈现[7][8]

单摆模型的扩展

有些研究者已将以脚踝为中心的倒单摆模型改为包括髋部和脚踝在内的倒复摆模型[9],不过这些模型都只能近似而已。有关站立摆动的分析指出其运动模式和倒单摆或倒复摆都有许多的变异。而且,站立时所有的关节都会运动,不只是髋部和脚踝而已[10]

以往会将这些变异归因于随机效应[11]。最近的研究则指出身体的晃动有碎形的结构[12][13][14]。碎形模式包括许多以不同大小反复出现的主题。大小的变动程度和碎形维度有关。一般认为碎形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控制调整。在一些运动功能障碍的病患身上,其运动的碎形维度会变化[15]。换句话说,身体无法很好的补偿身体不平衡的影响。

病理学

一般而言站立本身没有危险性,不过有些病理症状和此有关。短期站立的症状包括有姿势性低血压,长期站立的症状有脚酸,腿部僵硬,以及下背痛,也有其他并发症

若站止时无法保持平衡,可能会因此跌倒

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的特征就是在病患站立时,其血压会降到特别低的值。

姿势性低血压会让大脑无法有足够的血流,造成头晕、头重脚轻、头痛、视力模糊或昏暗、晕倒。其原因为是因为重力,让血液维持在身体较低的部位。

一般而言,身体会设法自我调节,使脑部有足够的血液。但若有其他因素影响(例如血容量减少、疾病或是药物),自我调节的效果可能不太够。

有些治疗低血压的药物。另外,也有许多有关生活方式的建议。不过其中许多都是针对特定型式的低血压,例如针对脱水的情形,适量的补充水份。

姿势性高凝状态

长时间的站立会活化凝血级联反应,称为姿势性高凝状态。整体而言,会使得跨毛细血管静压(transcapillary hydrostatic pressure)增加。因此,大约会有12%体积的血浆进入血管外隔室。这些血浆会使得凝血因子以及其他和凝血有关的蛋白质集中,产生高凝状态[16]

直立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的特征是在站立后,腿和身体会有快速(12–18 Hz)有节奏的肌肉收缩,没有其他显著的症状,若患者坐下或是离开地面时,就不会震颤。

好处

一般认为站止有益身体健康,也有认知上的好处[17]

好的站姿

好的站姿,或是脊椎中立位置,是指「健康的脊椎会出现的三段自然弯曲。」[18],分别是颈弯、胸弯和腰弯。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Gage WH, Winter DA, Frank JS, Adkin AL. . Gait & Posture. 2004-04, 19 (2): 124–32. PMID 15013500. doi:10.1016/S0966-6362(03)00037-7.
  2. Loram ID, Maganaris CN, Lakie M. . J. Physiol. 2004-05, 556 (Pt 3): 683–9. PMC 1664994可免费查阅. PMID 15047776. doi:10.1113/jphysiol.2004.062398.
  3. Loram ID, Maganaris CN, Lakie M. . J. Physiol. 2005-04, 564 (Pt 1): 295–311. PMC 1456055可免费查阅. PMID 15661824. doi:10.1113/jphysiol.2004.076307.
  4. Hodges PW, Gurfinkel VS, Brumagne S, Smith TC, Cordo PC. . Exp Brain Res. 2002-06, 144 (3): 293–302. PMID 12021811. doi:10.1007/s00221-002-1040-x.
  5. Loram ID, Lakie M. . J. Physiol. December 2002, 545 (Pt 3): 1041–53. PMC 2290720可免费查阅. PMID 12482906. doi:10.1113/jphysiol.2002.025049.
  6. (PDF). [2021-06-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11).
  7. Lee SW, Chan CK, Lam TS, et al. . Spine. 2006-09, 31 (19): 2258–62. PMID 16946664. doi:10.1097/01.brs.0000232807.76033.33.
  8. Hides JA, Stokes MJ, Saide M, Jull GA, Cooper DH. . Spine. 1994-01, 19 (2): 165–72. PMID 8153825. doi:10.1097/00007632-199401001-00009.
  9. Sasagawa, S; Ushiyama, J; Kouzaki, M; Kanehisa, H. .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9, 450 (1): 27–31. PMID 19027828. doi:10.1016/j.neulet.2008.11.027.
  10. Wu, Jianhua; McKay, Sandra; Angulo-Barroso, Rosa. .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09, 196 (3): 329–39. PMID 19484228. doi:10.1007/s00221-009-1852-z.
  11. Collins JJ, De Luca CJ. . Phys. Rev. Lett. 1994-08, 73 (5): 764–7. Bibcode:1994PhRvL..73..764C. PMID 10057531. doi:10.1103/PhysRevLett.73.764.
  12. Doyle TL, Dugan EL, Humphries B, Newton RU. . Int J Med Sci. 2004, 1 (1): 11–20. PMC 1074506可免费查阅. PMID 15912186. doi:10.7150/ijms.1.11.
  13. Borg, Frank G. Random Walk and Balanc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rxiv.org
  14. Yamada, Norimasa. . Human Movement Science. 1995, 14 (6): 711–726. doi:10.1016/0167-9457(95)00032-1.
  15. Blaszczyk, Janusz W.; Bacik, Bogdan; Juras, Grzegorz. . Journal of Mechan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3, 03 (2): 135. doi:10.1142/S0219519403000715.
  16. Masoud M, Sarig G, Brenner B, Jacob G. . Hypertension. June 2008, 51 (6): 1545–51. PMID 18413485.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08.112003可免费查阅.
  17. . The Economist. 2017-10-05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0).
  18. Maryland Spine Center – Rehabilitation for Low Back Pa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mm.edu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站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