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坚白

离坚白,又称坚白石,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观点,与合同异相对,代表人物是公孙龙,离坚白即将两者相分离。[1] 胡适于中国哲学史大纲提及,《坚白论》大旨为:「没有心官做一个知觉的总机关,则一切感觉都是散漫不相统属的;但可有这种感觉和那种感觉决不能有连络贯串的知识。」[2]

名家系列条目
名家论题
离坚白合同异白马非马
名家人物
公孙龙惠施邓析宋钘
名家典籍
公孙龙子》、《邓析子
尹文子
相关条目
诸子百家稷下学宫

内容

此论说一开始便设问,把「坚、白、石」三分可以吗?公孙龙认为分开就没什么好讨论了,所以不可,那么二分可以吗?公孙龙认为可以。问为什么?公孙龙回答:石无坚即可得白,如此一来就是二分,石无白即可得坚,如此一来也是二分。[3]

接着论证道,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4]触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5];看到白时触不到坚、而当触到坚时又看不到白,看与触的结果是相离的,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相互联系,故相互分离。[6]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原理

公孙龙对于离坚白的原理:现假设有物体A,该物体有B、C两个性质。若要讨论B、C两性质其中之一,皆为A的性质,因此A不可以从B或C中分开。但B和C两者是可以分开的。 依此原理,针对某一物体的各个不同的性质,只存在性质和物体之间绝对的关系,而各性质之间则是相对独立的。

常见误解

  • 后来有人认为,公孙龙将感观与感官分离,是错误的论证方法。然而感观与感官表面上相等,但视觉触觉却是相异,反而正中离坚白的陷阱,并不能反驳公孙龙的论证法。[7]
  • 有人认为离坚白是刻意完全分离一切事物。这是错误的,因「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参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坚白论

参考文献

  1. 贾馥茗. . 国家教育研究院. 台湾: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0年12月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繁体)).
  2. 胡适. . . 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6年2月. ISBN 978-957-05-2321-8 (中文(繁体)).
  3. 公孙龙.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互联网 (中文(繁体)). 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4. 公孙龙.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互联网 (中文(繁体)).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
  5. 公孙龙.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互联网 (中文(繁体)). 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6. 公孙龙.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互联网 (中文(繁体)). 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7. 郑江峰. . . 2016-11-09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繁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