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时光
《破碎时光》(Broken Age,或译《破碎时代》)是一款章节式剧情的指向与点击冒险游戏,开发主导者为曾制作过《神通鬼大》等作品的提姆·谢弗。本作由谢弗的Double Fine Productions制作并发行,在Microsoft Windows、OS X、Linux、iOS和Android平台上推出。游戏目前分为两部开发,第一部(Act 1)已于2014年1月28日上市。
破碎时光 Broken Age | |
---|---|
![]() | |
类型 | 指向与点击式冒险 |
平台 | Android、iOS、Linux、OS X、Windows、Ouya |
开发商 |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
发行商 |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
总监 | 提姆·谢弗 |
制作人 | Greg Rice |
编剧 | 提姆·谢弗 |
Oliver Franzke | |
美术 | Lee Petty Nathan Stapley |
音乐 | 彼得·麦康奈尔 |
引擎 | Moai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第一部 第二部
|
《破碎时光》最初是一项在Kickstarter网站上的群众募资计划,由Double Fine和2 Player Productions在2012年2月共同发起,当时使用「Double Fine Adventure」作为暂定游戏标题(内部开发代码为「Reds」)[6]。原始的募资目标为400,000美元,将用于支付开发和过程纪录片制作费用。很快地,「Double Fine Adventure」就成为当时最大型的电子游戏群众募资计划,在上线后一个月内吸引了87,000名以上的捐助者,并募得超过345万美元。在各种类型的募资计划中,《破碎时光》是募得最高金额的计划之一,计划的成功也让群众募资成为电子游戏开发资金的来源之一,而不只是由传统的创投基金和发行商提供。此外,《破碎时光》的开发过程被制作成了纪录片影集,由2 Player Productions负责拍摄。
游戏性
《破碎时光》是一款指向与点击式冒险游戏,玩者可操控主角在画面场景中移动、查看物品,并通过与非玩者角色(NPC)对话来获得关于游戏世界的更多信息。游戏中有两名可操纵的角色,分别身处不同的世界;玩者可随时通过游戏界面在两名角色间切换,但两名角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交互关系。与早期冒险游戏的「动词列表」系统不同,《破碎时光》采用了「适境」(context-sensitive)的动作指令系统,玩者只需点击画面中的要素即可与之交互,系统将自动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动作(例如「拿起」、「使用」、「打开」或「交谈」等)[7]。两名角色有各自分开的物品清单,将物品拖曳至画面上的各个「适境」区域即可使用,或拖曳到其他物品上则可将两者组合。
评价
媒体评价
破碎时光:第一部 | ||||||||||||||||||||
---|---|---|---|---|---|---|---|---|---|---|---|---|---|---|---|---|---|---|---|---|
|
《破碎时光》的第一部在媒体间有着普遍正面的评价,在评分集计网站Metacritic上获得了82/100的分数。Rev3Games的亚当·赛斯勒给予《破碎时光》4/5分,并将之评为一款美丽并有着优秀且幽默剧本的作品[14]。Polygon的贾斯汀·麦克艾洛伊(Justin McElroy)认为《破碎时光》中的角色「平易近人、荒诞又不幸,同时也勇敢并充满真心诚意」,因此让游戏有着「在其他『风趣』游戏中经常缺少的深度」[13]。在第一部上市后不到一个月,谢弗表示游戏销售的收入已足够支付第二部的开发费用[15]。
影响
对于数百万美元开发费用的游戏计划来说,这项募资活动的成功,让群众募资成为在发行商出资(并主控)之外的一项选择。「Rock, Paper, Shotgun」网站的约翰·沃克指出,虽然这项计划的成功并未对发行商带来严重威胁,但将能让发行商开始自我检讨是否与玩者需求脱节[16]。VG247的强尼·库仑(Johnny Cullen)将Double Fine的这项募资计划与Radiohead的《In Rainbows》专辑相比。在实体版本上市前,该专辑便先于官方网站上以「自由乐捐」(pay-what-you-want)的定价方式销售,而跳过了来自音乐出版商的干预。库仑并提到曾有游戏开发者群众募资失败的前例,且并不保证在未来拷贝这项模式便会获得成功,他认为Double Fine是一间独特的公司,且有着一群忠实的支持者,而这样的特质并非其他开发者所拥有[17]。
《破碎时光》募资的成功,对于冒险类型游戏产生了特别显著的影响,也启发了许多著名的开发者,让他们开始利用Kickstarter等平台作为重回冒险游戏开发的第一步[18]。在「Double Fine Adventure」募资成功后的数个月内,包括《断剑》[19]、《狩魔猎人》[20]、《幻想空间》[21]、《宇宙传奇》[22]和《神探墨菲》等作品的创作者都成功在Kickstarter募得开发所需资金。
数据源
- . Polygon. 2013-02-06 [201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9).
- . GamesRadar.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 Mutelef, Jeffrey. . Eurogamer. 2014-01-10 [201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 .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9).
- http://steamcommunity.com/app/232790/discussions/0/46476690858730493/
- .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Mojo. 2012-09-21 [201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6).
- Farokhmanesh, Megan. . Polygon. 2013-11-03 [201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Metacritic. [201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 . Destructoid. [201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31).
- Whitehead, Dan. . Eurogamer. 2014-01-16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 Cork, Jeff. . Game Informer. 2014-01-14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8).
- Sliva, Marty. . IGN. 2014-01-16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7).
- McElroy, Justin. . Polygon. 2014-01-15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 Sessler, Adam. . Rev3Games. Revision3.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 Sinclair, Brendan. . Gamesindustry.biz. 2014-02-21 [2014-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 Walker, John. . Rock, Paper, Shotgun. 2012-02-09 [201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2).
- Cullen, Johnny. . VG247. 2012-02-09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 Mackey, Bob. . 1UP.com. 12 June 2012 [28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 . Kickstar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Kickstar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3).
- . Kickstar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2).
- . Kickstar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