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圳
知本圳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知本地區的灌溉水圳系統,其最早由當地原住民族卑南族所開設,後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再由台灣總督府接收並管理,目前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知本工作站進行管理與維護。[1]
知本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知本圳沉沙池遠觀 | |
概要 | |
其他名稱 | 第二美和圳 |
官方名稱 | 知本圳 |
隸屬單位 |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 |
創立者 | 當地平地原住民卑南族 日治台灣總督府 |
灌溉區域 | 臺東縣卑南鄉知本地區 |
興建時間 | 西元1899年(民國前13年,清光緒25年) |
完成時間 | 西元1900年 (民國前12年,清光緒26年) |
攔取水源 | 知本溪 |
圳路長度 | 幹線5.6公里 |
灌溉面積 | 460公頃 |
位置 | 臺灣臺東縣卑南鄉 |
官方網站 |
沿革
知本圳
知本圳最初由於知本地區土地荒蕪,因此聯合當地知本與建和兩村之村民進行開設,工程於西元1899年(民國前13年,清光緒25年)動工,並取水自知本溪,歷時1年於西元1900年 (民國前12年,清光緒26年)正式完工通水。[2]
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台灣總督府於西元1915年(民國4年)將知本圳納入管轄,並設立為知本公共埤圳,西元1930年(民國19年)再成立知本水利組合對知本圳進行管理,西元1940年(民國29年)併入卑南水利組合,西元1943年((民國32年)再併入台東水利組合。[2]
西元1924年(民國13年),由於知本圳最初由地方人士開設,在當時已有20年歷史,再加上設施簡陋,且知本溪河床時有變動,取水量不足,以至於當時的灌溉面積僅有60餘公頃,因此日本台灣總督府撥款交由台東拓殖株式會社改建,並增建第一美和圳(該圳目前為現今的美和圳),而原知本圳則改名為第二美和圳。 爾後由於第二美和圳引自知本溪溪水,因次又改回知本圳之名。[2]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當時台灣省政府水利局接管知本圳,鑑於知本圳因無沉沙池設置,導致大量泥沙流入圳內,因此於西元1947年(民國39年)規劃建設沉沙池一座。[2]
設施
進水口
一座,進水量每秒3.50立方公尺。[2]
沉沙池
一座,長70公尺,寬15公尺。[2]
導水設施
幹線總長5.6公尺,幹線制水門2座,分水門5座。[2]
水利公園
- 知本圳進水口親水公園
知本圳進水口親水公園佔地約1.4公頃,公園內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有健康步道、休閒涼亭、觀景亭等設施,也有小橋流水、大小奇石、水車等造景。[3]
- 知本圳進水口
- 知本圳進水口遠觀
- 知本圳沉沙池
- 知本圳沉沙池控制閘門
- 知本圳圳道主幹線
- 知本圳親水公園水車
改善工程
- 知本圳幹線歷年改善工程[4]
知本圳惟早期進水口及圳路設施老舊,圳路多為土渠或乾砌塊石,因易崩塌及雜草竹木繁生,影響灌溉甚鉅。台東農田水利會會有鑑於此,即擬定計畫分年分期予以改善,自西元1993年(民國82年)起至西元1998年(民國87年)止,分年編列預算辦理更新。[4]
施工年度 | 工程名稱 | 工程內容 | 工程金額 |
---|---|---|---|
82 | 知本圳幹線改善工程(第一期)[4] | AP管埋設407M,護坡工192M,版橋22座, 混凝土內面工2443M | 新台幣20,190,000元 |
87 | 知本圳幹支分線改善工程[4] | U型混凝土內面工1577M,加蓋工146M,護坡工112M | 新台幣2,795,411元 |
87 | 知本圳沉砂池附屬工程[4] | 沉砂池整理1全, 混凝土內面工468M | 新台幣3,053,133元 |
87 | 知本圳幹支分線改善工程(第二期)[4] | 擋土牆236M,高壓連鎖地磚175M2,綠美化工程1全 | 新台幣 2,401,456元 |
總計 | 新台幣28,440,000元[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