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贼七
白贼七是一个在台湾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白贼」在闽南话中是说谎的意思,而「白贼七」一词则成为说谎者的代称。白贼七的故事为一系列骗局故事所组成,而每一个单元为独立的骗局故事,在故事中白贼七以说谎骗人而出名[1][2],但最后通常以白贼七不得善终以作劝人为善的结尾,有时会与邱罔舍一同出现。
白贼七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系列故事
白贼七的各个故事散见于各种故事集、民俗丛书、以及学者的研究之中,而这些故事在清末时在台湾已广泛流传[3],自1910年之后的出版品统计,至少有三十则以上的故事及二十种以上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主要分为几大类[4]:
|
|
|
大部分的故事主要都包含三个部分:引言、故事本体、结局等。其中引言部分为介绍故事主角叫七仔或阿七,由于主角性喜说谎,故街坊邻居在他的名字前冠予「白贼」的绰号,并称他为白贼七。而在故事本体部分则开始叙述白贼七欺骗及捉弄他人的情事,而结局则是在描述主角白贼七的下场。故事结局根据故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也分成几类,像是被火烧死、流沙埋死、或是淹死等等,虽然有些版本白贼七最后有善终的结局,但大多数故事版本的结局多以死亡做终。这样的结局主要是用以说明恶人没有好下场,以收教化人心的效果。
戏剧
歌仔戏
白贼七是台湾民间的说唱歌谣中常见的曲目[5],也是传统戏台演出中常见的戏码。
1998年之后,河洛歌子戏团将改编自《台湾传奇—白贼七诡计多端》中的三则故事来演出戏台上的歌仔戏曲目,戏剧内容主要是描述白贼七利用人性贪婪的弱点来戏弄土豪财主与膨风龟,不过故事最后仍难逃法律制裁[6]。全剧内容改编成专为儿童设计演出之儿童歌仔戏。
被比喻为白贼七的现实人物
前中华民国副总统吴敦义在担任高雄市市长时,被民进党籍高雄市议员黄昭星、郭玟成、萧裕正质疑政见跳票,三人因此骂吴敦义是「白贼义」,成为吴敦义在政坛的绰号之一[9]。此绰号即从「白贼七」衍生而来。另有说法是吴敦义1994年连任高雄市长后,曾承诺副市长会由前市长、高雄政坛大老王玉云的儿子王志雄出任,但最后是由其他人担任此职,王玉云因而痛批吴敦义是「白贼义」[10]。
参考数据
- 〈台湾民间故事—白贼七仔传奇〉,台湾咁仔店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7-08-12.
- .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彭衍纶,〈台湾民间故事「白贼七」的早期流传〉,《历史月刊》,第114期,1997年7月。
- 彭衍纶,〈白贼七故事在台湾的演变〉,《民俗风物》,第4卷第2期,1997年12月。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7-09-28.
- . [2007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5日).
- 〈台湾歌仔戏的今昔—河洛歌仔戏团的演出特色〉,历史文化学习网。
- .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 李欣芳、黄维助、侯承旭. . 自由时报. 2011-07-12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中文(台湾)).
-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 今日新闻. 2011-07-12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