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若鲹
甲若鲹,又称铠鲹,俗名为甘仔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种。
甲若鲹![]()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纲 Actinopteri |
目: | 形目 Siluriformes |
科: | 倒立鲇科 Mochokidae |
属: | 盘唇鲿属 Chiloglanis |
种: | 甲若鲹 C. armatus |
二名法 | |
Chiloglanis armatus Rüppell, 1830 | |
![]() | |
Approximate range of the longfin trevally | |
异名 | |
|
命名
甲若鲹最早由由德国博物学家EduardRüppell在1830年根据从红海取得的标本进行科学描述,将其命名为Citula armata,[1]随后Citula属与Pseudocaranx属同义,且其所有种类都被重新检查并归类在鲹科的其他属中,该物种在重新检查其解剖结构后被放置在Carangoides属中。[2]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非、南非、红海、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日本、中国沿岸及台湾、越南、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圣诞岛、澳洲、瑙鲁、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30公尺。
特征

本鱼体色侧扁,头部及背部隆起,眼具脂肪性眼睑,口具绒毛状齿,[3]幼鱼腹鳍、臀鳍白色,背鳍浅黑色,尾鳍黄色,成鱼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均变为深黑色,第二背鳍前方5枚鳍条延长的细丝比幼鱼长,而且变为白色。棱鳞向前可达第二背鳍不延长的鳍条下方。第一背鳍有硬棘8枚,第二背鳍有硬棘1枚、软条21至22枚;臀鳍有硬棘1枚、软条17枚;棱鳞细小,数目在17至20枚之间。体色随年龄成长有所变化,幼鱼体背部银蓝色,胸鳍基部上方有6个黑色横纹,成鱼体色为灰蓝色,腹部银白色,体长可达52公分。[4]
经济利用
不常见,可做为食用鱼,清蒸美味,大型鱼尤佳。
参考文献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
- Williams, F.; Venkataramani, V.K. .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1980, 28 (3): 501–511.
- Carpenter, Kent E.; Volker H. Niem (编). (PDF). Rome: FAO. 2001: 2684. ISBN 92-5-104587-9.
- Lin, Pai-Lei; Shao, Kwang-Tsao. . Zoological Studies. 23 April 1999, 38 (1): 33–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