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

新畿内亚英语:巴布亚皮钦语:Niugini;印尼语)位于澳大利亚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岛屿与最高岛屿。有时,本岛亦被称为「巴布亚」,但有时巴布亚亦单指本岛的一部份。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称呼本岛为「伊里安岛」(印尼语),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印尼语)。

新几内亚
New Guinea
新几内亚在马来群岛的位置
地理
新几内亚New Guinea的位置
位置澳洲北面
坐标5°20′S 141°36′E
面积785,753平方公里(303,381平方英哩)
最高海拔4,884公尺(16,023英呎)
最高点查亚峰
管辖
省份巴布亚省
西巴布亚省
中巴布亚省
高地巴布亚省
南巴布亚省
西南巴布亚省
省份中央省
钦布省
东高地省
东塞皮克省
恩加省
海湾省
赫拉省
吉瓦卡省
马当省
莫雷贝省
北部省
南高地省
西部省
西高地省
桑道恩省
米尔恩湾省
国家首都区
人口统计
人口1,100多万人(西元2,014年)

19世纪受欧洲国家殖民侵略,国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占领地一分为二:位于东经141度以东的,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由1975年开始脱离澳大利亚成为独立的国家;位于东经141度以西的,属于印尼巴布亚省西巴布亚省。这部份一直都有分离活动,要求从印尼独立。

语源学

在与西方接触之前,巴布亚这个名字曾被用来指代岛屿的一部分。[1]其词源尚不清楚;[1]一种理论指出,它源于蒂多雷语蒂多雷苏丹国使用的语言),该语言控制了该岛沿海地区的部分地区。[2]该名称似乎来自“巴布”(统一)和“亚”(否定)两个词,意思是“不统一”或“地理上相距遥远(因此不统一)的领土”。[2][3]

伊里安这个名称在印度尼西亚语中被用来指该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省,即西伊里安()省。该名称由后来的州长Frans Kaisiepo的兄弟[1]的于1945年提出。它取自比亚克岛比亚克语言,意为“崛起”或“上升精神”。

历史

本岛从4万五千年前已开始有人类居住,岛上约有1,000多个不同族群,都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种,都讲巴布亚诸语言

新几内亚以前与澳洲东北部相接,直到8,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形成托雷斯海峡分开两地。

本岛的欧洲殖民历史始于1828年,当时荷兰人占领了本岛的西半部,并相继于1895年设立贸易站,及于1910年创建省城Hollandia(即今日的查亚普拉)。

1883年,法国占领了本岛的东南部,改名为新爱尔兰,但很快又被昆士兰自治殖民领占领。英国在1884年反对昆士兰占据新爱尔兰,并把当地变成由英国直接管辖。余下本岛的东北部亦于同年被德国占领,并宣称为其保护地

1906年,英国把新爱尔兰的管辖权交给澳大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强行夺取德国在新几内亚的属地,并于1920年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

1942年,日本军队南下至本岛,同时入侵荷属新几内亚及东部澳大利亚的领土,使本岛东部和北部的高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的主战场。盟军和日军各自动员所属占领区内的原住民协助军事行动,这种动员有时会造成相同的族群在同时间为交战双方所征召。这种割裂和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带给了原住民严重的伤害。[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几内亚西部于1959年举行选举,成立巴布亚议会,并筹备于1961年4月5日独立。当时议会已决定了新成立的国家的国号为新巴布亚、订立了新的国徽、新国歌,以及以晨星为图案的新国旗。新国旗于1961年12月1日升起,并与荷兰国旗并排。1961年12月18日,印尼入侵西巴布亚,结束了它短暂的独立。

1975年,澳大利亚正式给予新几内亚东部全面独立的地位,成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地理

新几内亚在七千年前仍与澳大利亚相连,后由于海平面上升,使两者被海水分隔,形成了今日的托列斯海峡

毛克山脉马勒山脉横贯全岛,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查亚峰高达4,884米,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为最大平原,沿海多沼泽和红树林。

地处赤道南侧,东南沿海属热带草原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北半部年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月-4月常受热带飓风袭击。

生态

在大约786,000平方千米热带土地当中,新几内亚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共有11,000种植物;将近600种独特的鸟类,包括极乐鸟;超过400种两栖类动物;455种蝴蝶哺乳动物种类包括树袋鼠长吻针鼹、高山鼠、斑袋貂袋貂有袋动物,和其他各式各样的哺乳动物。在岛上大多数物种的起源,至少是与直到相当最近一次地质时期与其相连的澳大利亚大陆相同(猪和狗,猫则是被引入)。美国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自1964年起前往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岛屿研究鸟类生态和演化,与当地土着部落多有接触,并在这段经历的启发下,撰写了知名的跨学科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

参考文献

  1. Pickell, David; Kal Müller. . Tuttle Publishing. 2002: 153 [2020-10-14]. ISBN 978-0-7946-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2. Bilveer Singh.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8: 26 [2020-10-14]. ISBN 978-1-4128-12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3. Tarmidzy Thamrin. . Ciscom-Cottage. 2001: 424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印度尼西亚语).
  4. Brij V. Lal,Kate Fortune, The Pacific Islands: An Encycloped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p243~248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新几内亚
维基导游上的相关旅行指南:新几内亚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