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丹阿目伊 (1850年)

瓦丹阿目伊泰雅語1850年—1899年[1]),大溪郡角板山原住民族頭目,業農。乙未戰爭期間,瓦丹阿目伊召集巴亞斯阿目伊等二十人對抗日軍,社眾紛起響應,組成山地青年義勇隊,憑山地之險,與日軍交戰約一年餘。日軍指揮官瓦丹巴度與阿目伊談判,約定以大溪與復興間之洞口山為界,互不侵犯。相安僅兩月餘,日軍數十人突擊之,以砲轟山區。阿目伊再召社眾抵禦,相持三年餘,終因彈藥缺乏、糧食匱盡、人力不足而潰敗,阿目伊戰死。[2][3]

國民政府來台後,將其視為「台灣抗日烈士」[4],並入祀忠烈祠[5][6][7]

註解

  1.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國家圖書館. 2003-12 [2019-11-02].
  2. 林偉洲.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國家圖書館. 臺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201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3. 張俊仁.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國家圖書館. 臺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5 [2019-11-02].
  4. 簡, 克勤.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2: 79.
  5. . 國民革命忠烈祠. 阿目伊頭目日軍違背不侵犯交戰彈盡援絕壯烈戰死
  6. . 高雄市忠烈祠. [202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0). 日軍侵臺,瓦丹阿目伊召集巴亞斯阿目伊等二十人奮勇守土抗日,日軍不得已與阿目伊約,以山為界,互不侵犯。未幾,日軍突擊之,以砲轟山區,阿目伊壯烈戰死。
  7. . 臺中市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 [201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中文(繁體)). 阿目伊頭目日軍背不侵犯,交戰彈盡援絕,壯烈戰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