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斯

班克斯英语:1970年代)是一位匿名的英国涂鸦艺术家。他的街头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意味,在旁则附有一些颠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警世句子;其涂鸦大多运用独特的模板技术拓印而成。他的作品富有浓厚政治风格,俨如一种以艺术方式表达的社会评论,并已经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墙壁与桥梁出现,甚至成为当地引人入胜的城市面貌[1]

掷花者,摄於伦敦,此为班克西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继续购物,直到你倒下
「Banksy」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
台湾
港澳

班克斯的创作生涯源于早年参与布里斯托地下圈子,当中包括了不少艺术家与音乐人的跨界别合作[2]。根据作家和图像设计师卓斯坦·文高(Tristan Manco)所说,班克斯是出生于1974年并在英国西南部布里斯托市成长的[3];另外文高又透露他是一名复印机技术员之子,最初是要学习当个肉店屠夫的,后来却备受1980年代后期在该城兴起的涂鸦热潮影响而深陷其中[4]。有文化评论员指出,班克斯的绘图风格跟格扎维埃·普鲁(外号「Blek le Rat」)相近,后者从1981年便已经在巴黎开始从事模板印刷的艺术工作,组过庞克乐队,时至今日仍然活跃於伦敦的涂鸦艺术界[5][6][7]

众所周知,对于绝大多数政府将涂鸦艺术标签为「恣意毁坏他人财物罪」之既定政策,班克斯一向以藐视的立场闻名。他习惯在最能接触社会大众的表面,例如墙壁等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时更不惜亲自动手,为其涂鸦图案建造些物理支撑点。尽管班克斯从来不曾把自己的涂鸦作品或相关照片用作销售牟利的用途[8][9],不过,很多艺术拍卖行都曾经试图出售他进行街头艺术的现场,并让赢出竞价的人自行决定对该处涂鸦的处置方式[10]。班克斯首次执导的电影《画廊外的天赋[11]英语:),被宣传为「世上第一部街头艺术灾难片」,于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上首度试映[12]。2010年3月5日电影在英国各地进行正式上映[13]。2011年1月《画廊外的天赋》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艺术生涯

班克斯创作的一幅裸体人物图像《挂在外面的情人》(Well Hung Lover),绘于布里斯托一家性健康诊所的外墙位置[14]。由于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支持,使市议会最终决定容许它保留原貌 – (远处景观)。

早年(1992-2001年)

从1992至1994年,班克斯于家乡布里斯托踏出自己的艺术路途,变成了一名徒手绘图的涂鸦艺人[15],他又与友人加藤(Kato)和泰(Tes)组成一个称做「DryBreadZ Crew」的创作团体[16]。在这段时间里,班克斯受到不少其他本地艺术家的启发,而他本身的创作亦已然是布里斯托地下圈子的重要部份。刚开始的时候,模板只是班克斯徒手绘画作品的其中一个点缀元素而已[15];至2000年以后,当他理解到可以大幅缩减制作时间后,便决定完全改为使用模板创作艺术。而班克斯声称令他改用模板的契机,是因为一次为了逃避警察追捕而躲在垃圾车底时,注意到车体上由模板刷上的数字编号[17]。自从全面用上模板技术,很快地他便更广泛的获得周遭布里斯托和伦敦艺术圈的关注[17]

班克斯模版涂鸦的特征是惹人注目并且不失幽默,间中亦会在旁边写上简短的俏皮口号。这些涂鸦背后所要传递的消息,通常是反战反资本主义或者反建制;而他经常起用的图案包括有老鼠、猿人、警员、士兵、小孩以及老人。

展览期(2002-2003年)

2002年7月19日班克斯的首个个人展览会开幕,举行地点位于洛杉矶「33又3分1画廊」的一座银色调的小型场馆,展览名为《完全模板主义》(Existencilism)[18]

至2003年,班克斯又在某仓库举行名为《地盘战争》(Turf War)的一次展览,内容包括在动物身体上进行彩绘。尽管皇家爱护动物协会宣布了所有安全条件均安排妥当,但仍有一位动物权利主义者把她自己锁在栏杆上以示抗议[19]

稍后,班克斯一转思路,挑战油画领域并将题材定为「颠覆经典」;例如替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池》系列加入都市阴暗元素,令水面倒映中所见的景变成了乱七八糟的垃圾,甚至是超级市场里的购物手推车。另一例子是改编爱德华·霍普的名作《夜游者》,在画中咖啡馆代之而见的是一个只穿上米字旗内裤的英国足球流氓。这批油画作品后来在2005年於伦敦西布恩街一次为期12日的展览中也曾公开展出[20]

2003年班克斯与舒帕德·法利、Dmote等人合作在悉尼的亚历山德亚区举办半永久性的仓库展览会,吸引了约1,500人前往观赏。

勉强合法的10镑钞票(2004-2006年)

2004年8月,班克斯制造了一大批的恶搞10英镑钞票,钞票上的英女皇头像被人民爱戴的戴安娜王妃头像取代,而「Bank of England」的字样则由「Banksy of England」代替。有人在那年度的诺丁山嘉年华会中把大叠的这些纸钞扔向人群,其中更有人拾起来之后尝试到当地店舖使用。这些钞票又被充当一个贫民区圣诞画展的邀请函派发,并且马上在拍卖网站eBay掀起每张约售200英镑的炒卖热潮。而在雷丁节庆上也有人仿傚诺丁山嘉年华会,将一叠钞票扔过栅栏和群众。另一方面,限量50张兼附上签名的十连开钞票海报在画展上以100英镑的价格出售,作为戴安娜王妃的死忌纪念活动。2007年10月伦敦老牌指拍卖行宝龙创下纪录,以24,000英镑的高价售出其中一张海报。

2005年8月,班克斯到访巴勒斯坦地区,在以色列西岸隔离墙上创造了九幅大型画作[21]

班克斯此时在洛杉矶再度举行名做《勉强合法》(Barely Legal)的展览,宣传文案是「为期三天的摧毁仓库大汇演 」,展期是2006年9月16日的周末。这展览以一只活生生的「房间中的大象」(英语:},在英国熟语中可解作众所周知但却被刻意忽略不理的问题)作为号召,而大象的整个身体都涂上了粉红和金色的印花图案,根据场刊所指乃是旨在提醒人们注意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尽管有关的动物部门已经为该大象批出合法的许可证,但经过爱护动物组织的激烈投诉之后,班克斯从善如流地让大象在展览的最后一日里以原始的姿态示人。而大象的主人也反击苛待动物的指摘,表示他的大象拍摄过「很多、很多的电影,已经习惯了化妆」[22]。展览的另一个瞩目作品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虽然混入安迪·华荷达文西的风格,但此作的独特与大胆之处在于其讥讽性以及把女王表现为女同性恋[23]

班克斯效应(2006-2007年)

当美国著名流行歌手克莉丝汀·阿奎莱拉把“同性恋”维多利亚女王的原画,连同另外两幅班克斯画作以25,000镑购入之后[24],班克斯的艺术作品拍卖纪录于2006年10月19日创出新高,那是一套六张超级名模姬·摩丝的丝纺画像,风格类近于安迪·华荷操刀的玛丽莲·梦露肖像;它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0,400镑的价码销出,成交价较拍卖的底价足足高出了五倍。然后在同一个拍卖会上,班克斯一帧绿中挂红的《蒙罗丽莎》变调之作又以57,600镑被有心人投得[25]。在12月,伦敦CNN国际新闻网络的专栏作家马克斯·福斯特开始称这股旋风为「班克斯效应」,来形容在他个人的成功背后,以往总是寂寂无闻的一众街头艺术家也终于渐渐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注目[26]

2007年2月21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再次刷新班克西作品的最高售出单价:价值102,000镑的《Bombing Middle England》,同场另外两幅涂鸦《Balloon Girl》和《Bomb Hugger》亦分别以37,200镑以及31,200镑卖出,同样远超拍卖底价[27]。翌日的拍卖会进一步有三张班克西作品:先后是96,000镑沽出的《Ballerina With Action Man Parts》、72,000镑的《Glory》和33,600镑的《Untitled (2004)》,竞投情况踊跃[28]。随着拍卖会的第二天结束,班克斯更新自己的个人网页背景为一幅拍卖会现场的画像,画中人们正为了画作而争相出价,旁边则有字句「我不能相信你们这些白痴真的会买这种垃圾」(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29]。2007年2月,一间被班克斯在外墙绘上壁画的布里斯托房子的主人,决定通过红螺旋桨艺术画廊售出他的住宅,后来因为准买家要移除壁画而令交易告吹[30]

在2007年4月,人们赫然发现西敏市维多利亚街的伦敦交通局总部外垣画有班克斯的招牌诙谐图案:一部昆顿·塔伦天奴电影《危险人物[31]里面的场景,只是演员尊·特拉华特森姆·L·积逊两人握住的都从手枪变成了香蕉。虽然这个图案大受公众欢迎,不过伦敦交通局却怒不可遏,宣称这个涂鸦造成“一种疏于看管、社会腐败的氛围,并会反过来鼓励犯罪活动”还有他们的职员是“专业的清洁工人而不是专业的艺术评论家”[32]

此后班克斯便多次在上述地点流连修饰,起初他把演员们手上的香蕉改回做真枪,可是又把他们身上的衣着换成一套大香蕉装束。稍后时间,班克斯又在其《危险人物》作品上增添新的部分,这是为了悼念19岁的伦敦涂鸦艺术家Ozone而画的(Ozone与艺术家同伴Wants于2007年1月12日在东伦敦巴金市的地下铁车厢中遇袭身亡)[33]。新添上的图案是一名穿上防弹背心并手持骷髅头骨的天使(下方左图),班克西同时在个人网页写上悼文:

上一次我到这里时画了幅两个身穿香蕉套装的男人持枪的蹩脚图案,几个星期之后一个名叫Ozone的同行却把它完完全全地破坏得乱七八糟,还在下方的角落写下「如果下次画好点的话我便放过它」。因此当我们失去Ozone时,我们不单止失去一个大胆无畏的涂鸦艺术家,事实证明我们也同时失去了一位相当敏锐的艺术评论家。Ozone–愿你在天堂安息。

守护Ozone的天使

近年(2008-2009年)

2008年3月,位於伦敦荷兰公园大街环形交通岛的泰晤士水务公司抽水塔被人喷上醒目的涂鸦图案,市民普遍相信是班克斯的杰作;图案本身是一个鲜橙色的小孩子,正画着「拿下这个社会」(Take this Society)的字眼。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区当局的发言人格雷·史密斯议员把这次涂鸦艺术定断为「恣意毁坏他人财产罪」并立即下令移除,于是图案在三日之内就马上被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区市议会的工人们洗刷得一干二净了[34]

5月3日至5日的周末里,班克斯主办了名为《罐头嘉年华》的展览,举行地点在兰贝斯区的利克街,正是滑铁卢车站欧洲之星列车从前的行车隧道下方位置。这次的展览显得格外热闹,因为很多不同的涂鸦艺者都获邀请到场,他们更纷纷即场留下自己的涂鸦之作,前提是只要不遮盖到别人的部份就没有问题了[35]。Blek le Rat、Ben Eine、Cartrain、Jef Aérosol、Mr. Brainwash等等知名的涂鸦人物均有现身。

2008年8月下旬,为了纪念和追悼三年前飓风卡特里娜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班克西特地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制作一整个系列的作品,当中大部份都是画在灾难至今仍未复原的废墟之中[36]

2008年10月5日,班克斯筹备已久的首个正式展览在纽约开幕,题为《乡村宠物店与炭火烧烤》(Village Pet Store And Charcoal Grill),场中的先进动画和发声机动设备仿真出宠物屋橱窗的日常情形,甚至包括一只母鸡看守着自己的麦乐鸡子女在啄烧烤酱汁包,同时兔子则对着镜子怱忙地上妆[37]

Better Out Than In(2013年)

2013年10月,班克斯到纽约进行街头艺术计划「Better Out Than In」,为期一个月。在这段期间,也另外在Youtube的官方帐户,上传了名为《反抗军火箭炮攻击》(Rebel Rocket Attack)的短片,内容是大人用火箭炮迪士尼角色小飞象给击落,从天空掉到地面上的小飞象不堪一击,虚弱的趴着,小朋友不满大人行为,便向大人踹了一脚,讽刺意味浓厚;而这个短片是有经过后制的,事实上这短片是拍摄于叙利亚的战争冲突,原本被击落的是一个飞行物。[38][39]

2018年

《气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墙上版本

10月5日,班克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气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这是2006年期间由他本人绘制的拷贝画,以86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成交几分钟后,画有女孩和心型气球的画布突然被卷入画框底下隐藏的碎纸机里,少女头部以下有一半被切成碎片。事情发生后不久,班克斯发布一则,展示自己秘密将碎纸机安装在画作内部的过程,原本打算全部绞碎,但因卡纸而半毁。尽管画作被毁,得标的收藏家依然愿意以86万英镑的价格收藏这幅作品。苏富比拍卖行事后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当时查看时艺术家表示画框也是作品的一部份不得拆解,该作品后来被更名,新作定为《垃圾桶中的爱》,已经获得班克斯代理人的认证,这是头一次在拍卖会场现场创作。[40]

2020年

2020年5月,班克斯绘制一幅名为《Painting for Saints》的作品,作品中是一位小男孩手持一个穿护理师制服的玩偶,玩偶披有披肩、戴口罩,一旁的篮子内则是蜘蛛人蝙蝠侠超级英雄玩偶。班克斯借此作品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致敬,他留有字条写道:「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希望这幅画能稍稍照亮这个地方,虽然它只有黑色和白色」。这幅作品在英格兰南部的南安普敦总医院(Southampton General Hospital)院内展出[41]。该画作于2021年3月23日以1675万英镑价格拍出,创下班克斯画作拍卖纪录,所得捐助国民保健署(NHS)[42][43]

2021年

班克斯作品「垃圾桶里的爱」(Love is in the bin),前身是「气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2018年,「气球女孩」在伦敦苏富比 (Sotheby's)拍卖会上以110万英镑(约新台币4228万元)的价格拍出后,随即被画框中暗藏的碎纸机绞碎掉一半。如今这幅半毁、更名为「垃圾桶里的爱」的画作在睽违3年后,2021年10月14日再度登上拍卖会,在伦敦以1858万英镑(约新台币7.1亿元)的天价落槌,不仅刷新班克斯作品拍卖价纪录,也远超出会前估价。[44]

2022年

2022年11月,位于基辅独立广场

2022年11月,班克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博罗江卡镇的一座受损建筑一侧绘制的壁画图片,证实了他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访问了乌克兰,并在包括基辅伊尔平霍斯托梅尔霍伦卡等地区创作了六幅壁画。[45]

2023年

2023年12月22日班克西在社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了他在伦敦街头创作的一项作品,这项作品是在一个停车再开的标志(STOP)上,装上三架军用无人机模型。但是在一个小时内就被人用断线钳拆除并将这件作品偷走。[46]

著名作品

黑白的街头涂鸦艺术,风格明显

政治及社会评论色彩

班克斯将涂鸦喻为是一种下层阶级的「报复」,或个人自装备精良的强大敌军,抢走权力、地盘与荣耀的游击战。班克斯认为社会阶级是这种斗争的要件,「如果你名下没有火车公司,那就去找台火车,画在上头」。班克斯的作品企图嘲讽权力集中的现象,欲通过创作昭示大众,权力确实存在、得势得利的不是你,可权力也没特别厉害,足以也应当被误导蒙骗。

班克斯的作品主题涵盖各种政治与社会议题,包括反战、反恐、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反独裁、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及存在主义。此外,他的作品常评论现世人性的贪婪、贫穷、虚伪、厌倦、绝望、荒谬及疏离。虽然作品多凭借视觉影像和图像传达消息,班克西也在许多书中发表政治相关评论。他总结一张「该被枪毙的人」名单,他列上「法西斯恶棍、宗教基本教义者、列该被枪毙名单的人」。然而,他虽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描述自己的政治倾向,却也同时表示,「有时我对这世界感到恶心,甚至吃不完第二个苹果派」。

轶事

有人猜测瑞士艺术家大师迈特尔·德卡松(Maître de Casson)可能是班克斯 [47],但其本人于个人官网上否认了这一点 [48]

参考数据

  1. "The Banksy Paradox: 7 Sides to the World's Most Infamous Street Art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 July 2007
  2. Baker, Lindsay. . The Daily Telegraph. Telegraph Media Group. 28 March 2008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3. . BBC News. 15 September 2006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4. Manco, Tristan. . London: Thames & Hudson. 11 March 2002: 74. ISBN 978-0500283424.
  5. .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3).
  6. .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7. .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3).
  8. .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6).
  9. .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6).
  10. . www.meeja.com.au. 30 September 2008 [30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6日).
  11. 或译《从礼品店出门
  12. . BBC News. 21 January 2010 [12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13. Kay, Jeremy. . www.creendaily.com. 26 January 2010 [12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3).
  14. . BBC News. 15 September 2006 [12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15. Wright, Steve; Richard Jones, Trevor Wyatt. . Bath: Tangent Books. 28 November 2007: 32. ISBN 978-1906477004.
  16. . 1999-April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3).
  17. Banksy. . Random House. 2005 [19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8).
  18. . Art of the State.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4).
  19. . BBC News. 18 July 2003 [19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5).
  20. . 13 October 2005 [19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11日).
  21. Jones, Sam. . The Guardian (London). 5 August 2005 [19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4).
  22. Oliver, Mark. . guardian.co.uk. 18 September 2006 [20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23. Bowes, Peter. . BBC News. 14 September 2006 [19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2).
  24. Beard, Matthew. . London: 独立报. 6 April 2006 [20 Octo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7).
  25. . BBC News. 20 October 2006 [20 Octo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9).
  26. . CNN. 4 December 2006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0). "Banksy Effect" mentioned near end.
  27. . Reuters. 7 February 2007 [8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9).
  28. Roberts, Geneviève. . 独立报 (London). 19 January 2007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29. Collins, Lauren. . The New Yorker. 14 May 2007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5).
  30. . BBC News. 12 February 2007 [12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3).
  31. 或译《黑色追缉令》
  32. . BBC News. 20 April 2007 [20 April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5).
  33. Addley, Esther. . The Guardian (London). 26 January 2007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1).
  34. . The London Pap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4).
  35. . BBC News. 2 May 2008 [5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7).
  36. . Sky News. 28 August 2008 [201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6).
  37. Ryzik, Melena. . The New York Times. 9 October 2008 [201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6).
  38. . Overdope.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39. . 苹果日报.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0. .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41. . Reuters. 6 May 2020 [7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42. . [202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43. . 中央通信社. 2020-05-0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44. 克西气球女孩半毁作品更值钱 7亿天价落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1年10月15日
  45. . web.archive.org. 2022-11-14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46. . 2023-12-27 [202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4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8. .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相关书籍
  • Reisser, Mirko; Peters, Gerrit; Zahlmann, Heiko (编). . Urban Discipline: Graffiti-Art 3 1st. Hamburg (Germany): getting-up. 2002: 144. ISBN 978-3-00-009421-7 (德语).
  • Steve Wright, Banksy's Bristol: Home Sweet Home, Tangent Books (2007), ISBN 978-1-906477-00-4
  • Martin Bull, Banksy Locations and Tours: A Collection of Graffiti Locations and Photographs in London (2006 – with new editions in 2007, 2008 and 2010), ISBN 978-0-9554712-4-7.
  • Ulrich Blanché, Something to s(pr)ay: Der Street Artivist Banksy. Eine kunst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 (2010), ISBN 978-3-8288-2283-2
  • Will Elsworth-Jones, Banksy, the Man behind the Wall (2012), ISBN 978-1-8451369-9-4.
  • Paul Gough, Banksy, the Bristol Legacy (2012), ISBN 978-1-906593-96-4.
  • Gary Shove and Patrick Potter, You Are an Acceptable Level of Threat And If You Were Not You Would Know About It (2012, new edition in 2015) ISBN 978-1908211088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班克斯”的内容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语录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数据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官方网站:

幻灯片和画廊:

新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