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霖
王育霖(臺灣話:,1919年11月15日—1947年3月 ),筆名王銘石[1],臺灣臺南市人,臺北高等學校第十三期畢業、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畢業,曾任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延平學院講師、民報法律顧問,個性耿直。二二八事件時,王被便衣人員帶走後失蹤。[2][3]
王育霖 | |
---|---|
王育霖檢察官,著日本檢察官官服 | |
出生 | 1919年11月15日 台南市 |
失踪 | 1947年3月14日 台北市大正町(中山北路)七條通 |
失踪情况 | 六位穿中山服帶槍的軍人在家中逮捕 |
逝世 | 不詳,在1947年3月底尚未被害,被關在台北市西本願寺 |
教育程度 | 臺北高等學校 東京帝國大學 |
职业 | 檢察官 |
配偶 | 陳仙槎(1942年7月27日結婚) |
儿女 | 王克雄(長子)、王克紹(次子) |
亲属 | 王育德(弟) |
荣誉 | 台文團體訂王育霖被逮捕的3月14日為「台灣詩人節」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
全羅 |
生平
出身台南市,臺北高等學校畢業,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在學時即參加日本文官高等試驗考試司法科合格,隨即取得司法官資格。1944年分發,以成績優異,選任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為日本本土第一位台灣人檢察官,在京都被推為「台灣同鄉會」會長。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台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1946年8月29日被迫辭職。
王育霖要轉行當律師,但依規定必須等一年,因此在建國中學陳文彬校長的邀請下擔任英文及公民的老師,也在延平學院擔任講師。遠親台大文學院林茂生院長創辦了民報,就請王育霖為法律顧問,並撰寫社論和司法評論。
王育霖寫了「何謂法治國?」、「法律是打不死的」、「報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等司法評論,指出當年的司法不公等問題。他和一些法律人推動召開全島的會議,討論當年的司法亂象,因此促成1946年12月22日官方在台北市召開的「台灣省司法會議」,長達五天。他參加「台北市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寫了《提審法解說》一書,由該會出版,強調人身自由的維護。
王育霖在蔣介石的威權統治下,勇敢站出來發聲,可稱為「台灣司法改革的先鋒」。可能因此觸怒國民黨當局,借二二八事件將他謀殺滅屍。
紀念
2018年9月9日,臺南市政府在他位於臺南中西區民權路上的老家掛上「王育霖、王育德兄弟故居」紀念牌,此外設於吳園的王育德紀念館也正式開幕[4][4]。王育德妻子王雪梅、女兒王明理、外孫女近藤綾等家屬也從日本返臺參與掛牌及開幕儀式[4]。紀念館中有展示王育德的相關文物,並重現其書房[4]。
註解
參考資料
- 王克雄、王克紹編:《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台北:遠足文化,2017)
-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王育霖
- 邱永漢《香港》V.S.彭明敏《逃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劉婉君. . 《自由時報》. 2018-09-09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