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子
犹子是日本明治时代以前存在的一种社会风俗,即自己与别人的儿子结为父子关系。犹子与养子不同的是,犹子仅仅是一种契约关系,犹子不必更改自己原本的姓氏,类似干亲,与干亲不同的是犹子可享有继承权。根据现代的观点解释,犹子是一种「非血缘关系的指定继承人」。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犹子一词源于古代中国,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儿子(譬如出现在武承嗣墓志铭中提及「王讳承嗣,字奉先,并州武兴人,无上孝明高皇帝之孙,皇上之犹子也。」此处所指武承嗣系则天皇帝的姪子之谓)。但传到日本之后意义就改变了。日本历史上最早关于犹子的记载在平安时代,源定被淳和天皇指定为犹子。
成为犹子的目的是为了在官场上更顺利地升迁、在婚姻上占便宜或者强化与其他氏族之间的关系。镰仓时代以后,犹子与养子之间的界限被划清。到了战国时代,犹子的风俗更为盛行。例如丰臣秀吉就被公卿近卫前久收为犹子,从而成功地得到了关白的官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