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戏
概要
中国传统猴戏
猴戏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最迟于唐朝已有出现,发源于今河南省新野县。古人把猴子视为马的守护神,常于马厩内养猴子以留住马匹,并让猴子表演猴戏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马留」的别称,此名称至今仍保留在粤语中。日本于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猴戏。
后来猴戏的宗教性变淡,有些只是纯娱乐观众,一些小贩为招揽顾客,也会养猴子表演卖技艺,尤其常见于卖武术、卖药等行业。香港曾唯一一只获渔农自然护理署发牌由人饲养的猴子金鹰,其已故前主人陈日标生前以卖药为业,金鹰就在主人卖药时表演。
日本传统猴戏
日本把猴戏称为(),有时也写成,属于传统艺能。猴戏最初传入日本时,也是于马厩中作为祭祀驱邪之用,常见于武家的马厩。室町时代起猴戏宗教性淡化,发展成街头艺术,多以太鼓伴奏。由于日文中「猿」的读音是,与表示离开、驱离之意的「去る」念法一样,有吉祥的意味,因此发展成过年时常见的表演。江户时代更认为是种让病魔远离的象征,所以还有专门引导猴子耍猴戏驱邪魔、病魔的职业。
此外,日本的狂言中也有猴戏表演,称为靫猿。
其他用法
猴戏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的项目外,还用来比喻人们一些装模作样流于表面的行为,有负面的含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