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唇

猩唇是中国古代珍贵食材,著名的八珍之一。

猩唇,满语“罕达堪”,指的是麋鹿脸部的肉。因为晒干后,非常像猩猩的嘴唇,所以沿袭下来一直叫“猩唇”。

史料记载

吕氏春秋·本味篇》:“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

文学记载

  • 张协七命》之七:“鷰髀猩唇,髦残象白。”[1]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载:"八珍惟熊掌鹿尾为常见,驼峰出塞外已罕觏矣,猩唇则仅闻其名。......自额至颏全剥而腊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戏场面具,不仅两唇。"
  • 袁枚随园食单》载侍郎刘金门出使朝鲜,“王宴之。酒半,出一朱盘,锦幂之,置座前,一人持小刀启其幂,乃人头也,大惊。既而割其唇以进,乃知为猩唇。”
  • 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八:“西务里,猩唇煮;南瓦内,鸾笙语。”

注释

  1. 《文选》卷三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