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中珩
生平
北京政府时代
牟中珩生于一个教师家庭。1919年(民国8年)8月,他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1923年(民国12年)8月毕业。起初他成为直系吴佩孚的下属,因欠饷愤而离去。此后他投四川省的川军指挥官刘文辉任上尉军事教官,1925年(民国14年)辞任归乡。[1][2][3]
1926年(民国15年),牟中珩加入张宗昌率领的直鲁联军,并升任团长,但因对部队的维持费供给不满而下野。1927年(民国16年),吴佩孚手下的于学忠转任镇威军第20军(奉系)军长,牟中珩被起用为参谋。翌年6月,牟升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参谋处长。当时张宗昌企图东山再起,开始在滦州集结军队,牟中珩奉张学良之命将其包围歼灭。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于学忠和牟中珩加入国民革命军。[4][2][3]
西安事变与抗日战争
1930年(民国19年)8月,牟中珩任东北陆军第23旅上校参谋长。同年9月中原大战中,为支持蒋介石,张学良命令第23旅驻北平。1932年(民国21年)春,第23旅变更番号为独立第14旅,牟继续任上校参谋长。翌年,独立第14旅升格为第114师,牟中珩任该师参谋长。同年夏,他任第679团团长。1935年(民国24年)6月,于学忠被免去河北省政府主席职务,调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牟也随同赴任。1935年(民国24年)8月,牟升任第114师少将师长,参与包围陕西省北部的中国工农红军。翌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他随张学良参与了此次事变。[5][2][3]
抗日战争爆发后,牟中珩参加了徐州会战,同日军展开激战。1938年(民国27年)7月,他升任第51军副军长(兼任第114师师长)。同年8月,他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民国28年)3月,他升任第51军军长,同年9月任山东省政府委员。1942年(民国31年)1月,他升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同年8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民国34年)1月,他升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6月获授陆军中将衔。[6][7][3]
注释
- 赵(1999)、322-323页。
- 徐主编(2007)、412页。
- 刘国铭主编(2005)、672页
- 赵(1999)、323-324页。
- 赵(1999)、323-327页。
- 赵(1999)、327-335页。
- 徐主编(2007)、412-413页。
- 赵(1999)、335-337页。
- 徐主编(2007)、413页。
参考文献
- 赵延庆「牟中珩」. 解放军出版社. 1999. ISBN 7-5065-2292-6.
- 徐友春主编.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刘国铭主编. . 団结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刘寿林等编. .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