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
牛蒡(学名:;英语:)是菊科牛蒡属的植物。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牛蒡![]()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菊目 Asterales |
科: | 菊科 Asteraceae |
属: | 牛蒡属 Arctium |
种: | 牛蒡 A. lappa |
二名法 | |
Arctium lappa L., 1753 | |
名称
本种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白肌人参、吴某、吴帽、夜叉头、牛菜、鼠粘、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牛旁、便南牛。
果实别名恶实、大力子、黑风子、大牛子、鼠粘子、鼠尖子。
台湾

日本「牛蒡沙律」
牛蒡为日本人喜食,且在台湾也有人食用。台湾食用牛蒡主要是受到日治时期的影响。台湾本没有牛蒡种植,但经由引进种植,在屏东县屏东市的归来地区(湖西里、湖南里、归心、顶柳里、顶宅里)栽培成功后,被列为当地名产之一。
应用
牛蒡根部切块后和排骨炖煮可成「牛蒡排骨汤」。
在欧洲的中世纪,牛蒡被当成蔬菜食用,现已不再普遍。东欧和北欧等国还习惯使用其花部做成洗发水、润发精或点心,亦加在茶中入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俘虏战俘,因战时粮食短缺,日军强迫英美战俘吃牛蒡,而英美战俘在饮食文化上不知道牛蒡是一种食物而当作树根吃而误会为虐待战俘,这件事件也被英美战俘控告到国际法庭之上。
药用
- 辛微苦寒。入肺,胃经。
牛蒡的成熟果实(牛蒡子)是常用的中药。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可疏散风热、透疹、消肿利咽,用于银翘散、牛蒡汤、透疹汤、瓜蒌牛蒡汤、普济消毒饮等方剂中[2]。 可做为抗氧化剂。可借由帮助控制细胞出现突变,进而抵抗癌症。协助过多的液体、尿酸及毒素排出体外。具有抗细菌及抗霉菌的特性。纯化血液、恢复肝脏及胆囊的功能、刺激消化及免疫系统作用。帮助疖以及面疱这类的皮肤问题,可减轻痛风以及更年期的症状。牛蒡根可以用来滋润头发,以促进头皮及头发的健康。
- 牛蒡子异名为鼠粘子、大力子。
药用禁忌
气虚便溏痈疽已溃忌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牛蒡 |
- 牛蒡 Niuba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牛蒡子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