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
爱琴海(希腊语:;土耳其语:,或)是欧洲与亚洲之间的一个细长陆缘海,位于巴尔干半岛与安纳托利亚之间,长约670(420英里)、宽约390(240英里)、面积约215,000平方(83,000平方英里)。[2]爱琴海北侧经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南侧接地中海。[2]爱琴海中有许多岛屿,最大岛屿克里特岛、罗得岛皆位于南部海域。爱琴海最深处位于克里特岛东方海域,深度约3,544(11,627英尺)。[2]
爱琴海 (希腊文) (土耳其文) (土耳其文) | |
---|---|
![]() 爱琴海的位置 | |
位置 | 地中海 |
标 | 39°N 25°E |
类型 | 海 |
词源 | 古希腊神话人物埃勾斯 |
主要流入 | 伊那科斯河、伊利索斯河、斯佩耳刻俄斯河、皮尼奥斯河、阿利阿克蒙河、发达河、斯特鲁马河、奈斯托斯河、马里查河 |
主要流出 | 地中海 |
所在国家 | 希腊、土耳其[1] |
最大长度 | 700 km(430 mi) |
最大宽度 | 400 km(250 mi) |
表面积 | 214,000 km2(83,000 sq mi) |
最大深度 | 3,544(11,627英尺) |
岛屿 | 150个以上 |
亚历山德鲁波利斯、雅典、艾瓦勒克、博德鲁姆、恰纳卡莱、切什梅、季季姆、伊拉克利翁、伊兹密尔、卡瓦拉、库沙达瑟、塞萨洛尼基、佛洛斯 |
名称
晚期拉丁语作家以希腊神话人物埃勾斯()之名,将这片海域命名为爱琴海(),据说埃勾斯跳入这片海域自杀(而非如某些希腊作家所宣称,从雅典卫城跳楼自杀)。埃勾斯是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忒修斯之父。忒修斯作为贡品前往米诺陶洛斯的迷宫时,埃勾斯告诉儿子,如果他平安归来,就挂上白色的船帆;但忒修斯回来时却忘了这件事,埃勾斯以为儿子死了,便绝望地跳海自杀。[3]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这片海域的拉丁语名称为「」。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商人则称呼这片海域为「」(,意为主要海洋),此一名称在许多欧洲国家沿用至现代。在南斯拉夫语言中,这片海域则称为「白海」(保加利亚语:,罗马化:Byalo more;马其顿语:,罗马化:Belo more;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4]
地理
范围
水文
爱琴海的表层水受海洋环流影响,逆时针方向循环流动;盐度低的黑海海水向地中海方向流出,盐度高的地中海海水沿着土耳其西岸向北流动。密度高的地中海水流入黑海时下沉至深度23(75英尺)至30(98英尺),以每秒5(2.0英寸)至15(5.9英寸)经达达尼尔海峡流入马尔马拉海;而黑海海水则沿着爱琴海北岸向西流动,顺着希腊东岸向南移动。[6]
气候
.svg.png.webp)
爱琴海沿岸多数地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6月至8月)、冬季温和湿润(11月至隔年3月),每日天气变化较大。[7]当地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海洋带来水气,调节湿度、温度与风。爱琴海5月至10月受到艾特咸风吹拂,通常在7月至8月风力最大,且通常在每日上午8点至下午10点吹拂,下午2点时风力最强。[7]
下表列出爱琴海沿岸主要城市的部分气候特征:
城市 | 每日平均高温 | 平均雨量 |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
°C | °F | °C | °F | 公厘 | 吋 | 天数 | 公厘 | 吋 | 天数 | |
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 8.4 | 47.1 | 30.1 | 86.2 | 60.4 | 2.38 | 6.8 | 17.6 | 0.69 | 2.5 |
博德鲁姆 | 15.1 | 59.2 | 34.2 | 93.6 | 134.1 | 5.28 | 12.3 | 1.3 | 0.05 | 1.5 |
伊拉克利翁 | 15.2 | 59.4 | 28.6 | 83.5 | 91.5 | 3.6 | 10.1 | 1.0 | 0.04 | 0.1 |
伊兹密尔 | 12.4 | 54.3 | 33.2 | 91.8 | 132.7 | 5.22 | 12.6 | 1.7 | 0.07 | 0.4 |
塞萨洛尼基 | 9.3 | 48.7 | 32.5 | 90.5 | 35.2 | 1.39 | 8.8 | 27.3 | 1.07 | 3.8 |
数据源:世界气象组织[8]、土耳其国家气象局[9] |
人口聚居地
希腊与土耳其有许多城市位在爱琴海岸或岛屿上。爱琴海沿岸最大的希腊城市是该国首都雅典,最大的土耳其城市则是伊兹密尔。爱琴海诸岛中人口最多的岛屿是克里特岛,其次是尤比亚岛和罗得岛。
![]() 雅典 塞萨洛尼基 |
排名 | 城市 | 国家 | 地区 | 都市人口 | ![]() 伊兹密尔 伊拉克利翁 |
---|---|---|---|---|---|---|
1 | 雅典 | 希腊 | 阿提卡大区 | 3,090,508 | ||
2 | 伊兹密尔 | 土耳其 | 伊兹密尔省 | 2,947,000 | ||
3 | 塞萨洛尼基 | 希腊 | 中马其顿 | 824,676 | ||
4 | 伊拉克利翁 | 希腊 | 克里特 | 173,993 | ||
5 | 佛洛斯 | 希腊 | 色萨利 | 144,449 | ||
6 | 恰纳卡莱 | 土耳其 | 恰纳卡莱省 | 111,137 | ||
7 | 哈尼亚 | 希腊 | 克里特 | 108,642 | ||
8 | 罗得市 | 希腊 | 南爱琴 | 86,199 | ||
9 | 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 希腊 | 东马其顿-色雷斯 | 72,959 | ||
10 | 卡瓦拉 | 希腊 | 东马其顿-色雷斯 | 70,501 | ||
历史

远古
爱琴海目前的海岸线约在西元前4000年左右成形。更久以前,末次冰期最盛时(约18,000年前),全球海平面下降约130(430英尺),形成大片水源充足的沿海平原,与今日希腊北部沿海地貌截然不同。冰期发生时,包括的米洛斯岛在内的希腊岛屿及其重要矿产黑曜岩仍与欧洲大陆相连。9,000年前,爱琴海逐渐出现今日的海岸线,往后3,000年海面不断上升,最终形成今日的爱琴海样貌。[10]
随后在希腊与爱琴海诸岛出现的青铜时代古文明,包括克里特岛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总称为爱琴文明。[11]迈诺斯文明是在西元前30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兴盛的文明,而后经历衰退,在前1100年左右消失;它是欧洲第一个先进文明,留下庞大的建筑群、工具、艺术品、书写系统和庞大的贸易网络。[12]
经济
交通
爱琴海沿岸有许多港口。希腊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主要港口,也是欧洲大型客运港口之一,每年服务超过2,000万名旅客。比雷埃夫斯港可吞吐140万个20呎标准货柜,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一、在欧洲名列前十。[14][15][16]
渔业
海鲜是希腊第二大农产品,希腊拥有欧洲最大的捕鱼船队。希腊渔民捕捞的鱼种包括:沙丁鱼、鲭鱼、石斑鱼、鲻鱼、鲈鱼和鲷鱼。然而,当地石斑鱼和鲷鱼面临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问题,导致渔获量骤减50%。[17]有些物种受到欧盟法律保护,列为受保护或受威胁物种,但仍可在希腊当地餐馆或渔市买到,如大江珧蛤、大法螺、欧洲石蜊等。[18]
旅游业
.jpg.webp)
爱琴海诸岛是希腊旅游业最重要的观光胜地[19],群岛上有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包括:帕特莫斯岛的神学家圣约翰修道院与启示录洞[20]、萨摩斯岛的毕达哥利翁与希拉神庙[21]、希俄斯岛的希俄斯新修道院[22]、提洛岛[23]与罗得市[24]
希腊是全世界游客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018年的游客总数超过3,300万人次[25],旅游产业为希腊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圣托里尼岛、克里特岛、列斯伏斯岛、提洛岛与米科诺斯岛都是常见的观光目的地,估计每年约有200万游客造访圣托里尼岛。[26]然而,观光业也为当地带来负担,如基础设施不足、过度拥挤等问题。[27]另一方面,土耳其也致力于开发度假区、吸引观光客、发展该国观光业[28],并推出沿着里维埃拉航行的「蓝色游船」观光航线。[29]此外,世界遗产特洛伊古城也位于爱琴海岸,是土耳其的观光胜地之一。[30]
希腊与土耳其都有参加环境教育基金会的蓝旗海滩认证计划,该基金会审查环境保护状态、水质、安全与服务标准后,为符合品质标准的海滩或码头授予认证。[31]截至2015年,希腊有395座海滩与9个码头获得蓝旗海滩认证;土耳其位于南爱琴海域的102座海滩(包括穆拉)也获得认证,伊兹密尔与艾登也分别有49座与30座海滩获得认证。[32][33]

参见
- 希腊专属经济区
- 土耳其地理
参考文献
- (PDF). (报告). UNECE. 2011-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8-09) (英语).
-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英语).
- Hyginus, Fab. 43; Serv. Verg. A. 3.74; Scriptores rerum mythicarum Latini, ed. Bode, i. p. 117 (Second Vatican Mythographer 125).
- Матица српска. 28–31: 74. 1961 (塞尔维亚语).
- (PDF).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18. 1953 [2021-10-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0-08) (英语).
- Aksu, A.E.; Yaşar, D.; Mudie, P.J.; Gillespie, H. .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1995-04, 25 (1): 1–28. Bibcode:1995MarMP..25....1A. doi:10.1016/0377-8398(94)00026-J (英语).
- . Aegean Islands.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3) (英语).
- . worldweather.wmo.int.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英语).
- . Turkish Stat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土耳其语).
- Tjeerd H. van Andel; Judith C. Shackleton. .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Winter 1982, 9 (4): 445–454. JSTOR 529681. doi:10.1179/009346982791504454 (英语).
- Tracey Cullen, Aegean Prehistory: A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Supplement, 1); Oliver Dickinson, The Aegean Bronze Age (Cambridge World Archaeology).
- . www.oxfordbibliographies.com. [2019-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英语).
- Herodotus. . Bowie, Angus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521-57328-3. OCLC 159628612 (英国英语).
- . 2008-12-20 [200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0) (英语).
- . www.maritime-database.com. [2019-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6) (英语).
- . 200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0) (英语).
- Arvanitidou, Alexandros; Avramidis, Theodora. . Reuters. 2018-07-03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英语).
- . Archipelagos.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英语).
- Bramwell, Bill. .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04. ISBN 1845413733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HellasJournal.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希腊语).
- Smith, Helena. . The Guardian. 2017-08-28 [2019-06-15].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英国英语).
- Smith, Oliver. . Traveller. 2018-06-06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澳大利亚英语).
- Gülcan, Yaprak; Kuştepeli, Yeşim; Akgüngör, Sedef. .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9-10, 17 (10): 1509–1523. S2CID 154452680. doi:10.1080/09654310903141722 (英语).
- Holliday, Taylor. .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7-02 [2019-06-1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美国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 . 2008-08-15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5) (英语).
- . www.goturkeytourism.com.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英语).
- D'Alessandro, W.; Bellomo, S.; Brusca, L.; Kyriakopoulos, K.; Calabrese, S.; Daskalopoulou, K. .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7-04, 175: 110–119. doi:10.1016/j.gexplo.2017.01.0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