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
烛龙,据《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而在〈海外北经〉中也有类似说法:「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两段文章虽不同段,一个描述位于西北隅,一个描述位于东北隅,但同样以开眼为昼、闭眼为夜的记载十分类似,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认为烛龙与烛阴乃是同一物。

《山海经》之「烛龙(烛阴)」

《今昔百鬼拾遗 云》里的烛阴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十九卷》里的烛阴。
形成原因
龙衔烛
历代对烛龙有不同解释,最早的说法见于汉代王逸对《楚辞》「日安不到,烛龙何照?」这一词句的注解。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认为烛龙只是寻常之龙,口衔神烛而照耀幽冥国度。这与郭璞注《山海经》“烛九阴”一词,说“照九阴之幽隐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而郭璞注《山海经》引《诗含神雾》说:“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往照天门中也。此所谓“烛阴”也”,汉代王逸所说“烛”,变为了火精。
与以下诸说结合,可见烛龙之地位正逐渐提升。
太阳说
明清时期文人将烛龙等同为太阳,《易纬乾坤凿度》中又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所以清人俞正燮在其著作《癸巳存稿》中认为「烛龙即日之名」。
参考文献
- ,《山海经新探》(成都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6),页308-314。后收录《学林漫录》第8集
外部链接
- Zhú Lóng – The Illuminating Dragon, China History Forum
- 烛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上古神话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