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脊
燕尾脊,又称燕尾、燕仔尾、燕尾翘脊[1]、翘脊(闽南语:)或翘鹅,是指屋主脊朝上微弯、两端外延向上翘起并分叉的曲线,形如燕子尾,流行在中国闽粤和台湾[2]、越南[3][4]等地,在东南亚建筑也可见到。另外,福州式和闽南式燕尾有单层、双层两种不同的细致结构,尤其是双层的燕尾,就像是一大一小的两双翅膀,仿佛屋脊上振翅飞翔的鸟儿。
燕尾脊

闽都福州式建筑的双层燕尾脊。

台湾闽南式建筑的双层燕尾脊。
名词出处
《诗经·小雅》中《斯干》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后世简称「鸟革翚飞」,朱熹在《诗集传》注解说:「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形容周王修筑宫室完成时的祝颂歌辞,指屋檐如鸟般飞檐起伏,但没有说屋脊弯起、与如燕尾般分叉。
在宋代《营造法式》用燕尾此词,是指阑额一类构件在构件端部所作的装饰华纹[5]。中国传统也用燕尾来形容榫的一种[6]、以及脊瓦,如燕尾盖脊瓦、燕尾垂脊筒、燕尾岔脊筒等[7]。
在闽南,以燕尾、燕仔尾来形容屋顶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分叉[4]。
地域
这类屋主脊弯曲并长于屋檐,两段微翘成叉形的形式,在东南亚干阑式建筑可见,也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现建筑模型,被推测与南方民族对牛的崇拜有关。古代中国南方像东南亚一样使用干阑式建筑,但汉化后房子中脊改放直,而闽粤人还保留了干阑式建筑文化的特色,并与东南亚相同,以此装饰代表财富,彰显身份地位。[2]
政府机关
图标 | 叙述 |
![]() | 金门县以燕尾脊为县徽。 |
参考数据
- 石奕龙. . 中国: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1. ISBN 9787503225154 (中文(中国大陆)).
- 黄兰翔. . . 台湾: 南天书局. 2013-04. ISBN 9789576387388 (中文(台湾)).
- 李万鹏、山曼. . 中国: 明天出版社. 1992-05. ISBN 9787533214791 (中文(中国大陆)).
- 曹春平. . 中国: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06. ISBN 9787561525333 (中文(中国大陆)).
- 郭黛姮. .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1. ISBN 9787112040940 (中文(中国大陆)).
- 马炳坚. . 中国: 科学出版社. 2014-05-02. ISBN 9787030114877 (中文(中国大陆)).
- 李全庆、刘建业. .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12. ISBN 9787030114877 (中文(中国大陆)).
-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泉州市委会. . 中国: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6409633 (中文(中国大陆)).
- 乡土风采
- . [2014-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8).
- . [2014-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