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话

乌坵话兴化平话字:),是莆仙语(兴化语)的莆田话一支方言,是由中华民国金门县代管的乌坵乡的通用语言,当前两岸分治超过七十年的因素,加上大量的驻军,当地的乌坵话融合了国军士兵战地文化用语。近年由于乌坵人口大量外流而面临危机。

乌坵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民国金门县
区域福建省金门县乌坵乡[注 1]
母语使用人数
40-800人[1]
语系
文本兴化平话字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承认少数语言 中华民国乌坵乡
管理机构 中华民国文化部[2]
金门县县徽 金门县教育处
语言代码
ISO 639-3

文本

以兴化平话字撰写的莆仙语《圣经》〈创世纪

1890年(光绪十六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威廉·蒲鲁士兴化府传教。在兴化期间,蒲鲁士学会了莆田话,并仿照闽南语白话字闽东语平话字,创造了莆田话的罗马字——「兴化平话字()」。兴化平话字极大地便利了基督教的传播。不过,同其他众多教会罗马字一样,兴化平话字并未走出教会圈子,如今已然为人们所忘却。

注释

  1. 原属福建省莆田县,1954年起由金门县代管。

参考数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