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
炎黄是先秦以来的华夏神话的叙事建构,炎帝与黄帝联军在涿鹿之战将九黎部落里「大奸大恶」的蚩尤杀死,奠定了华夏部落的权威。[1]1990年代起,黄帝陵前公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项目。而20世纪新兴的苗族神话叙事兴起,蚩尤被苗族认为是其祖先,华夏神话对蚩尤「大奸大恶」的说法受到苗族挑战和抗议。[1]在晚清之后炎黄子孙一词被汉族的代称。
中国史书记载的炎帝和黄帝神话
《国语》:“昔少典氏娶于有𫊸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解》:少典,乃黄帝、炎帝之先,但非黄帝、炎帝之父。《史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解诂》:“赤帝者,炎帝神农之后也”。赤、炎义通,神农以来至轩辕之时炎帝世朝已历五百年。炎黄中的炎帝,实乃最后一代炎帝。神农、少典,皆炎、黄之先。《易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炎黄二部落联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华夏族,并奠定了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参考文献
- 张兆和. (PDF). 纳日碧力歌、杨志强、彭文斌 (编). .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2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