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 (電影)
《潛水鐘與蝴蝶》(法語:),2007年法國電影,由朱利安·許納貝執導。改編自尚-多明尼克·鮑比的同名回憶錄,由馬修·亞瑪希詮釋主人翁尚-多明尼克·鮑比,其他演員包括艾曼紐·瑟妮、瑪麗-喬絲·克羅傑與麥斯·馮·西度。
潛水鐘與蝴蝶 | |
---|---|
《潛水鐘與蝴蝶》英語海報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朱利安·許納貝 |
监制 | 凱斯琳·甘迺迪 強·奇里克 |
编剧 | (回憶錄)尚-多明尼克·鮑比 (劇本)朗諾·哈伍德 |
原著 | 潛水鐘與蝴蝶 |
主演 | 馬修·亞瑪希 艾曼紐·瑟妮 瑪麗-喬絲·克羅傑 麥斯·馮·西度 |
配乐 | 保羅·坎特隆 |
摄影 | 亞努斯·卡明斯基 |
茱麗葉·薇爾芬 | |
制片商 | (法国)百代電影公司 |
片长 | 112 分鐘 |
产地 | 法国 |
语言 | 法語 英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07年5月23日 2007年8月10日 2008年2月7日 2008年2月22日 |
发行商 | 米拉麥克斯影業 二十世紀福斯 |
導演朱利安·許納貝獲得2007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隨後影片橫掃多項影評人協會,另外榮獲第65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與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4項大獎提名。
劇情
影片先以尚-多明尼克·鮑比的視角開起,敘述正值42歲壯年的鮑比突然全身中風陷入昏迷,在3個禮拜後甦醒,不過被診斷出得到閉鎖症候群 (Locked-in Syndrome),全身癱瘓僅僅剩下左眼可以活動。不過鮑比的意識清楚,在語言治療師所研發的語言表達系統下,鮑比藉由眨眼的動作透露要表達的意思。由於鮑比在病發前為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他曾與出版社協議要出一本書,鮑比便因此透過眨眼的動作寫下一生的回憶錄。
劇情接著以鮑比的現況以及回憶交錯,描述著鮑比以往的風流韻事,與妻兒的互動,與父親的情深、與醫院治療師的互動情誼。
片尾鮑比完成了他的回憶錄,由妻子口述外界的反應評價。出版後第十天,鮑比與世長辭。
風格
《潛水鐘與蝴蝶》由朱利安·許納貝執導,亞努斯·卡明斯基攝影。影片以第一人稱視角構成,主要透過主角尚-多明尼克·鮑比的左眼呈現於鏡頭,因此會有眨眼以及視線模糊的效果存在,同時鮑比內心也會講話,但是外人聽不到。另外影片也會偶而呈現鮑比內心的渴望與幻想,高山、海灘、女人等,也因為這種呈現的方式,會使的觀眾與鮑比擁有同樣的感受。
角色
演員 | 角色 | 簡介 |
---|---|---|
馬修·亞瑪希 Mathieu Amalric | 尚-多明尼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 | 法國時尚雜誌《ELLE》總編輯,正值壯年卻罹患閉鎖症候群。以眨眼的方式寫下回憶錄《潛水鐘與蝴蝶》,出版後第十天,與世長辭。 |
艾曼紐·瑟妮 Emmanuelle Seigner | 席琳·狄斯莫林 | 鮑比的前妻,與鮑比育有一子兩女,深愛著鮑比,卻為著鮑比的風流個性傷心,在鮑比病倒時依然照顧著他。 |
瑪麗-喬絲·克羅傑 | 漢席特·杜蘭 Henriette Durand | 語言治療師,幫助鮑比寫下回憶錄,與鮑比有相當多的互動。 |
麥斯·馮·西度 Max von Sydow | 帕皮諾 Papinou | 鮑比的父親,高齡92歲,深愛著鮑比。 |
製作
本片導演朱利安·許納貝受到了製片公司要求製作成英語電影的壓力,不過許納貝認為這部電影與英語表示效果並不好,因此學了法語而執導影片[1]。
最初主角鮑比的角色屬意由強尼·戴普飾演,不過剛好與戴普的《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檔期衝突,因而取消[1]。
評價
《潛水鐘與蝴蝶》佳評如潮,在影評權威網站爛番茄根據102篇的回覆獲得94%的新鮮度[2],另一網站Metacritic也有92分的高分[3],IMDb則有8.3的高分[4]。
《潛水鐘與蝴蝶》獲得影評人高度盛讚,其中以導演朱利安·許納貝的執導功力和男主角馬修·亞瑪希的演技獲得讚賞。
- 「今年最感人肺腑的影片!」-羅·盧曼尼克 (Lou Lumenick,《紐約郵報》[5])
- 「展現出美麗無畏的自由心靈。」-喬·摩根史騰 (Joe Morganstern,《華爾街日報》[6])
- 「即使五官癱瘓,但是自由的心靈卻可創造更大的奇蹟。」-羅傑·艾伯特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陽報》[7])
十大影片
《潛水鐘與蝴蝶》一片獲得多家媒體評選為2007年最佳十大影片之一。
- 冠軍-安·霍乃戴 (Ann Hornaday,《華盛頓郵報》)
- 冠軍-喬·摩根史騰 (Joe Morganstern,《華爾街日報》)
- 冠軍-凱文·庫斯特 (Kevin Crust,《洛杉磯時報》)
- 冠軍-凱爾·史密斯 (Kyle Smith,《紐約郵報》)
- 亞軍-甘迺迪·杜倫 (Kennedy Turan,《洛杉磯時報》)
- 亞軍-羅·盧曼尼克 (Lou Lumenick,《紐約郵報》)
- 亞軍-彼得·瑞納 (Peter Rainer,《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季軍-戴納·史帝文斯 (Dana Stevens,《石板雜誌》)
- 季軍-戴森·湯瑪士 (Desson Thomas,《華盛頓郵報》)
- 季軍-利安·萊西、瑞克·葛隆 (Liam Lacey and Rick Groen,《環球郵報》)
- 季軍-史黛芬妮·夏克瑞可 (Stephanie Zacharek,Salon.com)
- 季軍-史蒂芬·霍登 (Stephen Holden,《紐約時報》)
- 季軍-史蒂芬·立亞 (Steven Rea,《費城詢問報》)
- 第五名-泰·布爾 (Ty Burr,《波士頓全球報》)
- 第六名-葛倫·肯尼 (Glenn Kenny,《首映雜誌》)
- 第六名-詹姆斯·伯洛戴利 (James Berardinelli,ReelViews)
- 第七名-大衛·安森 (David Ansen,《新聞周刊》
- 第七名-利恩·羅德里奎茲 (Rene Rodriguez,《邁阿密先驅報》)
- 第七名-A·O·史考特 (A.O. Scott,《紐約時報》)
獎項
獎項 | ||||
年度 | 獎項 | 獎項類別/得獎人 | 結果 | |
---|---|---|---|---|
2007年 | 美國電影協會影展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 獲獎[8] | |
2008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提名[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
最佳剪輯-茱麗葉·薇爾芬 | ||||
最佳改編劇本-朗諾·哈伍德 | ||||
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獎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提名[8] | ||
美術指導工會獎 | 最佳當代電影美術指導-蜜雪·艾瑞克、勞倫·歐特 | 提名[8] | ||
英國影藝學院獎 | 最佳改編劇本-朗諾·哈伍德 | 獲獎[8] | ||
最佳外語片-朱利安·許納貝、凱斯琳·甘迺迪、強·奇里克 | 提名[8] | |||
2007年 |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獲獎[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
最佳外語片 | ||||
2008年 |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提名[8] | |||
最佳影片 | ||||
2007年 | 波蘭洛茲電影攝影藝術國際影展 | 金蛙獎 | 獲獎[8] | |
坎城影展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獲獎[8] | ||
技術大獎-亞努斯·卡明斯基 | ||||
金棕櫚獎 | 提名[8] |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提名[8] | ||
最佳外語片 | ||||
2008年 | 服裝設計工會獎 | 最佳當代電影服裝設計 | 提名[8] | |
凱撒電影獎 | 最佳男主角-馬修·亞瑪希 | 獲獎[8] | ||
最佳剪輯-茱麗葉·薇爾芬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提名[8] |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
最佳影片-朱利安·許納貝、徐霍姆·希杜 | ||||
最佳混音-尚-保羅·穆果、法蘭西·瓦格尼、多明尼克·蓋柏洛 | ||||
最佳改編劇本-朗諾·哈伍德 | ||||
2007年 | 達拉斯華茲堡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8年 | 美國導演公會獎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提名[8] | |
2007年 |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8年 | 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
最佳劇本-朗諾·哈伍德 | 提名[8] | |||
2007年 | 漢普敦國際影展 | 科學科技大獎-朱利安·許納貝 | 獲獎[8] | |
2008年 | 獨立精神獎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獲獎[8] |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
最佳影片-凱斯琳·甘迺迪、強·奇里克 | 提名[8] | |||
最佳劇本-朗諾·哈伍德 | ||||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7年 | 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8年 |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 年度外語片 | 提名[8] | |
年度編劇-朗諾·哈伍德 | ||||
2007年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攝影 | 獲獎[8] | |
最佳影片 | 亞軍[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
最佳外語片 | ||||
2008年 | 金帶獎 | 最佳外語片音效剪輯 | 提名[8] | |
2007年 | 國家評論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8年 |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最佳導演-朱利安·許納貝 | 提名[8] |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
最佳改編劇本-朗諾·哈伍德 | ||||
美國製作人工會獎 | 最佳戲院電影 | 提名[8] | ||
2007年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金衛星獎 | 最佳攝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 獲獎[8] | ||
電影導演獎-朱利安·許納貝 | 提名[8] | |||
東南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8] | ||
2008年 | 美國編劇工會 | 最佳電影改編劇本-朗諾·哈伍德 | 提名[8] | |
2007年 | 紐約線上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8] | |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亞軍[8] |
參考
- The film Julian Schnabel 'had to' make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4 洛杉磯時報,2007年5月23日查閱。
- . Rotten Tomatoes. [2008年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6日).
- . Metacritic. [2008年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月8日).
- . IMDb. [2008年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1日).
- . 《紐約郵報》. 2007年11月30日 [2008年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月10日).
- . 《華爾街日報》. 2007年11月30日 [2008年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8日).
- . RogerEbert.com. 2007年12月21日 [2008年2月23日].
- . [200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外部連結
- 開眼電影網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資料(繁體中文)
- 豆瓣电影上《潜水钟与蝴蝶》的資料 (简体中文)
- 时光网上《潜水钟与蝴蝶》的資料(简体中文)
- AllMovie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资料(英文)
- 爛番茄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資料(英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资料(英文)
- Metacritic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資料(英文)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潛水鐘與蝴蝶》的资料(英文)
獎項 | ||
---|---|---|
上一届: 《來自硫磺島的信》 |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8年 |
下一届: 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