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话

漳州话读音[tsiaŋ˨˨ tsiu˨˨ ua˨˨]闽南语白话字:;闽南拼音:;台罗Tsiang-tsiu-uā)是闽南语泉漳片次方言,与泉州话厦门话台湾话东南亚福建话咱人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能通话。漳州话内部差别不大。

漳州话
发音[tsiaŋ˨˨ tsiu˨˨ ua˨˨]
母语国家和地区福建南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汶莱泰国等地
区域闽南漳州
母语使用人数
4百万以上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zzou
闽南语泉漳片通行地区,蓝色为漳州话分布地区;台湾浅蓝色为偏漳腔的台湾话

音韵体系

漳州话有15个声母、85个韵母以及7个声调[1]

声母

双唇音齿龈音龈腭音软腭音声门音
清音浊音清音浊音清音浊音 清音浊音清音
鼻音 m [m]n [n] ng [ŋ]
塞音不送气 p [p]
b [b]
t [t]
k [k]
g [g]
(不标) [ʔ]
送气 ph [pʰ]
th [tʰ]
kh [kʰ]
塞擦音不送气 ch [ʦ]
j [ʣ]
送气 chh [ʦʰ]
擦音 s [s]
h [h]
边音 l [ɾ]
  • blg与鼻音尾韵母或元音鼻化韵结合时,变为mnŋ
  • l的实际发音比d要来得轻。气流从舌尖离开硬腭后,从舌面上端流出(而不是从舌尖两端流出),音值与ɾ接近。
  • h发音比标准的喉音稍微靠前,但并非舌根音。

韵母

漳州话韵母表
元音韵尾及相应入声 鼻音韵尾及相应入声 鼻化韵尾及相应入声
开口呼 舒声 a ɔ o e ɛ ai au (m) am ɔm an (ŋ) ɔŋ ã ɔ̃ ɛ̃ ãi ãu
入声 ɔʔ ɛʔ auʔ ap ɔp at ŋʔ ak ɔk ãʔ ɔ̃ʔ ɛ̃ʔ ãuʔ
齐齿呼 舒声 i ia io iu iau im iam in ian iaŋ iɔŋ ĩ iɔ̃ iãu
入声 iaʔ iɔʔ ioʔ iuʔ iauʔ ip iap it iat ik iak iɔk ĩʔ iãʔ iãuʔ
合口呼 舒声 u ua ue ui uai un uan uãi
入声 uaʔ ueʔ ut uat uãiʔ

声调

漳州话有7个声调。

漳州话声调表
标号 1 2 3 4 5 6 7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音值 ˦˦ (44) ˩˧ (13) ˥˧ (53) ˨˩ (21) ˨˨ (22) ˧˨ (32) ˩˨˩ (121)
白话字调号
(括弧内附注的是使用范例)
不标调 (a) ˆ (â)  ́ (á) ̀ (à) - (ā) 不标调 (ap/at/ak/ah) ˈ (a̍p/a̍t/a̍k/a̍h)
例字

连读音变

漳州话的连读音变主要有变调、同化、异化、轻声、合音五种。[2]

连读变调:当两个字连起来构成双音词时,前字可能会发生变调,后字则一概不变调。


漳州话连读变调规律表
前字调类 阴平 44 阳平 13 上声 53 阴去 21 阳去 22 阴入 32 阳入 121
阴入(-ʔ) 阴入(-p、-t、-k) 阳入(-ʔ) 阳入(-p、-t、-k)
白话字写法
(括弧内附注的是使用范例)
不标调 (a) ˆ (â)  ́ (á) ̀ (à) - (ā) 不标调 (ah) 不标调 (ap/at/ak) ˈ (a̍h) ˈ (a̍p/a̍t/a̍k)
前字变调 22 22 44 53 21 53
(入声舒化,-ʔ丢失)
5 21
(入声舒化,-ʔ丢失)
21
例词 诗经 南京 纸箱 世间 是非 铁钉 接收 石山 立春

漳州话的番词

唐朝以后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漳州也开始了民间的对外贸易。在明朝年间,漳州的月港称为海商往来的重要地点。对外开放使得漳州话开始有了许多番词,具体如下:

  • 番货():洋货
  • 番物():泛指从海外带回的行李用品
  • 番被():洋被子
  • 番线():洋线团
  • 番仔席():南洋花席、藤席
  • 番仔油():煤油、汽油
  • 番仔火():火柴
  • 番仔字():洋文、厦门白话罗马字
  • 番针():缝线洋针
  • 番仔衫():泛指西装洋装,也指单件洋上衣
  • 番仔裤():洋装裤
  • 番仔布():南洋布、西洋布
  • 番葛():龙舌兰
  • 番仔腊():肥皂(雪文)
  • 番仔纸字():南洋纸币
  • 番仔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大陆一般称作番荔枝或者按照台湾的叫法叫做释迦,也有俗称为佛头果。
  • 番米():南洋进口米,从前暹罗(泰国)米、安南(越南)米统称番米
  • 番纸():进口洋纸
  • 番镜():进口玻璃镜
  • 番薯():地瓜
  • 番仔肥():化肥
  • 番仔楼():洋楼
  • 番仔洞葛():手杖、也借称番仔脾气的人
  • 番仔码子():阿拉伯数字
  • 番仔书():样书
  • 番银():贸易时期的外国货币(西班牙、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阿根廷)
  • 番镭():指南洋货币
  • 番钱():泛指南洋钱币
  • 番仔正():指基督教之圣诞节

与其他闽南语方言的比较

龙岩市漳平话和漳州话比较接近,而龙岩话与漳州话差异较大,口语上难以交流,但词汇高度相似。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汕尾市海陆丰)的闽南人,他们的语言是源于漳州话。至今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尤其漳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能够顺利沟通。

台湾宜兰花莲桃园以及贡寮一带的台湾话亦跟漳州腔高度吻合,在台湾被称为「宜兰腔」。此外,台中盆地嘉义山线的内埔腔音韵也偏向漳州话。

马来西亚北部居住着很多华裔泉州移民后裔,说一种漳州话的域外变体,称为槟城福建话

脚注

  1. 漳州市志 卷四十九 第一章
  2. .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