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恢
生平
早期生涯
温恢的父亲名叫温恕,曾担任东汉涿郡太守。温恕死时,温恢才只有十五岁,他随队护送父亲遗体回乡后,家中薄有积财。可是温恢却认为,当今世态已乱,不应苟且为一方富户,于是把家财一朝散尽,以赈济乡党宗族中有需要的人,此举令州里乡人甚为称道,比喻其所为就像西汉时期的郇越(郇越,字臣仲,曾散尽家族遗财资济宗族,而且与温恢一样同为太原人)。后来温恢察举孝廉科入第,担任廪丘长,再历任鄢陵、广川县令,以及彭城、鲁国相,每次司职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备受各方欣赏。
镇守一方
后来温恢出任丞相主簿,在曹操身边为官,深受重用,由于他熟悉军事,此后又外任扬州刺史。赴任前,曹操对其说:「我非常希望能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可是这种个人想法实在不及扬州之事来得重要。《尚书》曾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不让蒋济为你担任扬州治中(别驾)一职呢?」当时的蒋济正为丹杨太守,于是曹操便命取蒋济到扬州任职,充当温恢副手。另一方面,曹操又遣人向镇守扬州附近地界的宿将张辽、乐进等人告谕:「扬州刺史(指温恢)是一个通晓军事的人,你们凡事都要与他共同进行商议。」
通情达义
温恢担任丞相主簿期间,曾经对孙礼的行迹表示欣赏。当孙礼尚未出仕时,曾在某次地方动乱中与母亲失散,后来孙礼的同郡乡人马救护孙礼母亲,并使其母子重逢。孙礼为谢此恩,便将家财尽赠予马。不久马因被事件牵连而将要接受死刑,孙礼其时已为司空军谋掾,便私下以职权引令马逃狱,而自己却不肯就此畏罪潜逃,直接找温恢进行自首。温恢在了解过事情始末之后,认为孙礼所为是义举,于是把整个事件告诉曹操,最后孙礼与马均获得减免死罪。
善于料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率兵攻打合肥。温恢一方面屯军守备,另一方面又向兖州刺史裴潜说:「此带虽有敌军入寇,然而却毫不足惧,我反而担心征南将军[1]一方会有不测。如今江水高涨,子孝[1]孤军守城,却并未作出深远的防备。一向以骁锐闻名的关羽如果乘着水势上升之利进军,一定是个祸患。」结果关羽果然乘时进攻樊城,令曹仁军队陷入苦战。
当时曹操诏令裴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引军赴令,裴潜以为只是这只是一般的召集令,于是在收到军令后只是慢慢地整军。温恢见裴潜毫不紧张,便跟他密谈说:「从现在的状况观察,必然中央知道襄阳一带军情告急,想要你们立刻引军往援了。之所以不发出紧急召集,只是不想让其它地方的守军都受到惊扰动摇而已。此数日内你必然会收到密书催促你立即进军,而张辽等大将亦将会收到召集令。张辽他们久从主公,必定知晓主公的深意,届时如果他们的军队比你们这些早已收到密令者更早赶赴战场的话,你必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了!」裴潜听罢后,相信其言,立刻整理辎重,下令军队以轻装出发。不久后,裴潜果然收到紧急召集的密书,而张辽等人亦果然收到号召,尽如温恢所预料的情况一样。
家族成员
孙
- 温羡,温恭之子,官至光禄大夫、司徒,封大陵县公。
- 温憺,温恭之子,官至河东太守。
曾孙
- 温祗,温羡长子,官至太傅西曹掾。
- 温允,温羡次子,官至太子舍人。
- 温裕,温羡三子,娶武安长公主,官至左光禄大夫。
- 温峤,温憺之子,官至骠骑将军、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
评价
参考数据
- 《三国志·魏志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三国志·魏志二十四·孙礼传》
-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八》
- 三晋文化信息网:人物春秋:温恢
- 皆为代指曹仁
- 《晋书·温羡传》:温羡,字长卿,太原祁人,汉护羌校尉序之后也。祖恢,魏扬州刺史。
- 《元和姓纂卷四·温姓》:【太原祁县】何六代孙序后汉护羌校尉,七代孙峤晋江州刺史
- 《温峤墓志》:祖济南太守恭,字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