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也称《上海停战协定》,是1932年之间结束“一·二八”淞沪抗战签订的停战协定

经过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由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遭到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国民革命军於各方支持下坚持一个多月。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3月24日,中日双方在各国调停之下于3月24日在上海谈判,5月5日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主要内容为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国军暂留现驻地(京沪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双方签字代表:

中国日本英、美、法、意驻华公使
郭泰祺植田谦吉蓝普森(英)
戴戟重光葵詹森(美)
黄强鸣田繁太郎韦礼德(法)
田代皖一郎齐亚诺(意)

影响

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与淞沪抗战的态度,让对国联调停抱有极大期望的中国政府认清了国际政治现实。1932年6月6日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通过了“中苏复交”决议案。

参考资料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淞沪停战协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