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成波痕

浪成波痕英語:)是沉積物砂岩石灰岩粉砂岩)和沙丘的特徵。這些波痕標記特徵是對稱的橫截面和較長直的波峰。因此與水流波痕(波痕)不同,這些浪成波痕通常可能分叉。又可能會被後續波痕截斷。它們的波長(週期性)取決於波浪中的沉積物粒度、水深和水粒子軌道。在潮灘上,浪成波痕的模式可能很複雜,因爲受深度和風向以及潮汐徑流方向變化的影響[1]。 對稱浪成波痕常見於淺水區。 雖然浪成波痕通常是對稱的,但不對稱的在沙灘沿岸的淺水中很常見。它們是由通過垮塌浪波(水粒子運動觸底)產生的底部振盪而產生的,底部振盪在相反方向強度不同[2]

雙向波痕、地點:Nomgon, 蒙古
對稱波痕
波動-i18n
A=深水振盪運動的影響
B=淺水中振盪運動的影響
1=波浪的前進
2=波峰
3=波谷

浪成波痕的環境表示微弱水流波痕環境[3]

雖然對稱波痕也稱為雙向波痕,但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由於兩個方向的力不同,雙向波痕很少是對稱的,其中波浪形成或振蕩波痕是由水分子的圓形水運動模式形成的。 這些波痕與海岸線平行。 它們通常顯示圓形槽和圓形波峰。

水流波痕(波痕)

水流波痕(波痕)是在水底形成垂直於水流方向的小長脊。 若水流方向不變在,就會形成不對稱的波痕。 不對稱波痕在下游的斜率比較陡峭。若水流方向交替相反,就形成對稱波痕。 它波峰的兩側具有相同的斜率[4]

形成

當水分子以小圓圈振盪時,就會形成對稱的漣漪。 波浪中的水粒子不隨波浪移動,而是在波峰和波谷之間的一個小圓圈中移動。所有受波浪影響的水分子,作相同的運動。 一直到波長 1/2 的深度。 這時水分子的圓形運動會帶動水底的沉積物,造成沉積物的對稱的波紋。 這些波紋可以是直的波峰或彎曲的[5]

參考文獻

  1. Maurice E. Tucker (2001) "Sedimentary Petrology",ISBN 0-632-05735-1
  2. O. F. Eva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ve-formed Ripple Marks",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Volume 11 (1941), doi:10.1306/D42690DF-2B26-11D7-8648000102C1865D
  3. Monroe, James S., and Reed Wicander. The Changing Earth: Exploring Geology and Evolution, 2nd ed. Belmont: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ISBN 0-314-09577-2 pp. 114–15, 352.
  4. Marshak, Stephen. "Chapter 7: A Surface Veneer: Sediments, Soils and Sedimentary Rocks." Earth Portrait of a Planet. 3rd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008. 211. Print
  5. Atlantic coast beaches : a guide to ripples, dunes, and other natural features of the seashore / William J. Neal, Orrin H. Pilkey, Joseph T. Kelley. Publisher Missoula, Mont. : Mountain Press, 20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