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充

沈充—324年),士居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人。東晉初年人物,曾參與王敦之亂,起兵響應王敦叛軍。沈充敗於朝廷軍隊後逃返吳興,被部將吳儒所殺。

生平

沈充年輕時就已經喜歡讀兵書,故此在同鄉中甚有名望,以其為英雄豪傑。王敦亦因而任用沈充當自己的參軍、龍驤將軍[1]。沈充又向王敦推薦了同郡同鄉錢鳳為王敦鎧曹參軍,二人知王敦有不臣之心,因而互相勾結。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上表討伐劉隗,沈充於吳興招募響應,任大都督,督護東吳諸軍事。沈充起兵後,吳興太守孔愉棄郡逃往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2],而沈充就眾進攻吳郡,並於同年攻下吳郡,殺吳國內史張茂。同時王敦亦率兵攻陷建康,並以丞相、錄尚書事掌握朝權,於是就以沈充及錢鳳為謀主,諸葛瑤周撫等人為爪牙。沈充等人於是大肆建築府第,侵奪他人田地湖泊,發掘古墓以及掠奪市場物資。王敦又任命沈充為車騎將軍、領吳國內史[3]

次年(323年),王敦圖謀篡位,要晉明帝徵召自己入朝,乘機率軍進攻建康。不過,王敦於太寧二年(324年)病重,以兄王含元帅代領其軍繼續攻向建康,其時王敦交代後事時以解散部眾,向朝廷歸降為上計;繼續進攻以圖取勝為下計。然而合錢鳳認為王敦的下計才是上上計策,並和沈充約定王敦死後就興兵作亂。

晉明帝當時亦作準備要抵抗王敦叛軍,因而特別派了沈充同鄉沈禎勸沈充投歸朝廷,並答應會讓他任司空一職,但沈充始終不肯答應。不久沈充又起兵響應王含等軍,並率萬多人進攻建康。沈充與王含軍會合後,其司馬顧颺獻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為以玄武湖水淹浸建康,並借水勢用水軍直接進攻;中策為聯結王含軍的力量一同進攻;下策則為誘殺錢鳳,向朝廷投降。但三項計劃都沒獲沈充接納。其時兗州刺史劉遐及臨淮太守蘇峻率一萬精兵入衞建康,沈充及錢鳳意圖乘他們疲憊而進攻,於是在夜裏渡過秦淮河,攻至建康城南的宣陽門。但就在此時,劉遐及蘇峻卻向沈充等進攻,沈充軍大敗。後沈充又在青溪再敗劉遐。此戰敗後,王含就燒營撤走,沈充逃歸吳興,而蘇峻就受命追擊沈充。朝廷當時以三千戶食邑侯爵懸賞沈充,沈充在逃亡中迷路,誤闖舊將吳儒的家,吳儒把沈充誘騙到屋內夾牆,笑說:「可以封三千戶侯了!」沈充則說:「封侯沒甚麼好貪的。你如果有義氣,留下我的命,我家一定好好報答你。你若殺我,我家一定讓你家族滅。」吳儒最終將沈充殺害,傳首京師。王含、錢鳳等亦先後被殺。

沈充之子沈勁原本要被誅殺,但因為同鄉錢舉讓他躲起來而得免死。後來沈勁果然殺了吳儒一家。

沈充是江南士族,曾經鑄造一種小錢,叫作「沈郎錢」[4],又叫「沈充五銖」。

家族

  • 沈勁,沈充子,東晉將領,官至冠軍長史,為東晉守衞洛陽,以寡敵眾下被前燕軍所俘,被殺。

曾孫

  • 沈叔任,官至建威將軍、益州刺史。

玄孫

  • 沈融之,沈叔任子,早卒
  • 沈演之,沈叔任子,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右衞率。

第六代

  • 沈睦,沈演之子,黃門郎,通直散騎常侍。後因罪而被流放始興郡。
  • 沈勃,沈睦弟,曾多次因罪免官,官至司徒左長史,為宋後廢帝所誅。
  • 沈統,沈勃弟,著作佐郎。

注釋

  1. 《晉書·元帝紀》:「大將軍王敦舉兵於武昌,以誅劉隗為名,龍驤將軍沈充帥眾應之。」又《晉書·宗室·司馬承傳》稱:「敦表以宣城內史沈充為湘州。」似沈充曾任宣城內史,但《晉書·王敦傳》卻寫:「敦欲以從事中郎陳頒代卓,帝不從,更以譙王承鎮湘州。」與《司馬承傳》不同。
  2. 《晉書·孔愉傳》:「累遷吳興太守。沈充反,愉棄官還京師。」
  3. 《晉陽秋》:「敦克京邑,以充為車騎將軍、領吳國內史。」
  4. 《晉書·食貨志》:「吳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
  5. 《晉書·忠義·沈勁傳》作此,《宋書·沈演之傳》作廷尉卿。

參考資料

  • 《晉書·王敦傳》及所附《沈充傳》
  • 《資治通鑑》(卷九十二及九十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