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珍
沈亦珍(1900年—1993年),本名祎,字亦珍,江苏高邮人,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由于本名「祎」经常被人误读「伟」,所以常常自称「亦珍」,以致不少人以为他是女性。
沈亦珍 | |
---|---|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0年?月?日 |
逝世 | 1993年(92—93岁) |
生平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工艺专修科;次年转入香港大学,主修心理学、教育学,1922年毕业。毕业后在集美师范学校任教,继而到暨南中学主持校务,到上海大学英文系、上海立达学校[1]任教,之后担任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师范科主任、教务主任。1933年赴美国入密歇根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193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后执教于国立中山大学,不久接掌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先任重庆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后赴甘肃省襄助教育厅长办理全省教育,三年期满后转任西北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之后,回母校国立中央大学任师范学院教授,主讲教育及哲学、教育原理等课程。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任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校长。1949年后,先后任国立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嗣后任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四年间完成修订了小学、中学及职校的课程标准;编印海外华侨教科书;指定中、小学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等,还曾主持设在台湾的美国在华教育基金会。
著作
- 《教育心理学》
- 《中国聪颖儿童教育》
- 《美国教育》
- 《社会中心教育》
- 《现代欧美中等教育》
- 《教育论丛》
参考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