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银
氯化银是银的氯化物,化学式AgCl。其天然矿物称为角银矿,亦可由可溶的银化合物如硝酸银与氯离子反应获得。
氯化银 | |
---|---|
![]() | |
![]() | |
IUPAC名 Silver(I) chloride | |
别名 | 氯化银(I) |
识别 | |
CAS号 | 7783-90-6 ![]() |
PubChem | 24561 |
ChemSpider | 22967 |
SMILES |
|
InChI |
|
ChEBI | 30341 |
RTECS | VW3563000 |
性质 | |
化学式 | AgCl |
摩尔质量 | 143.32 g·mol−1 |
外观 | 白色粉状固体 |
密度 | 5.56 g/cm3 |
熔点 | 455 °C |
沸点 | 1150 °C |
溶解性(水) | 52 × 10−6 g/100 g, 50 °C |
结构 | |
晶体结构 | 氯化钠结构 |
热力学 | |
ΔfHm⦵298K | −127.01 kJ mol−1 |
S⦵298K | 96.25 J mol−1 K−1 |
危险性 | |
MSDS | ScienceLab.com Salt Lake Metals |
NFPA 704 |
![]() 0
2
0
|
相关物质 | |
其他阴离子 | 氟化银、溴化银、碘化银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理化性质

氯化银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分解为银和氯气
氯化银是一种白色的、微晶体的、对光敏感的物质,照光会分解成Ag以及Cl2。在氨水、硫代硫酸钠和氰化钾溶液中却易溶,在这些溶液中它形成如[Ag(NH3)2]+、[Ag(S2O3)2]3−和[Ag(CN)2]−的配合物。它的晶体结构与食盐的晶体结构相同。
自然界中的存在
在大自然中氯化银以角银矿的形式存在。
用途
由于氯化银非常不易溶,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
在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软片、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软片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
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1]。这种电极不会给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Cl/Ag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
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备:比如将两根银线插入盐酸中,然后在两根线之间施加一至二伏电压,阳极就会给氯化银覆盖(阳极反应:2 Ag + 2 HCl 2 AgCl + 2 H+ + 2 e−,阴极反应:2 H+ + 2e− H2,总反应:2 Ag + 2 HCl 2 AgCl + H2)。由于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氯化银粒径细小,所以是黑色的。使用这个方式可以确保氯化银只在电极有电的情况下产生。
鉴别
与其它卤化银盐如AgBr和AgI不同的是氯化银能够溶解在稀的氨溶液中:
- AgCl + 2 NH3 [Ag(NH3)2]+ + Cl−
在氰化物溶液中氯化银也能溶解并形成类似的配合离子。在浓盐酸中氯化银可以形成[AgCl2]−,因此溶解度将增大。
在氨溶液中加入硫化物又可以形成不可溶的银盐:
- 2 [Ag(NH3)2]+ + S2− Ag2S + 4 NH3
参考文献
- 何霖, 许立坤, 王均涛,等. 热浸涂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性能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9, 21(5):482-48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